东北近现代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北近现代史 主讲老师 张正 姚磊 题型: 1)旗人 清初在满洲内部实行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努尔哈赤创建了满洲八旗既是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随着辖属的汉人和蒙古人的增多,清太宗时,又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凡是属于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三个旗籍的人,通称为“旗人”。 2)民人 清代对未编入八旗的汉人通称为“民人”。 3)流人 清朝被流放的人称为“流人” 4)官地 清朝东北的土地占有形态之一。是指归皇室和贵族所有的土地称为“官地”,也称为“官庄”“官荒”“围场” 5)旗地 清朝东北的土地占有形态之一,是指官田以外分给旗人的土地,称为旗地,旗地具有私人性质。 6)民地 清朝东北的土地占有形态之一,是指民人的土地。 7)官庄 清朝东北的土地占有形态之一。是指归皇室和贵族所有的土地称为“官庄”,也称为“官地”“官荒”“围场” 8)八旗制 是指清初在满洲内部实行的军政合一的制度,也是清政府对东北地区的一种管理体制。八旗包含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在东北,八旗驻防各地,在将军之下于重要的地方设置都统,协助将军镇守险要,缓和军民,均齐政刑,修举武备,其他地方按照驻防规模分设城守尉、协领和佐领等,归将军管辖,统于清廷。 9)州县制 清政府对东北地区实行的一种管理体制。清代对未编入八旗的民人,仿照内地,设立府州县管辖,称为州县制。 10)姓长屯长制 也称乡村制,是清政府对东北地区实行的一种管理体制。清代对居住于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流域和沿东海地区及库页岛的赫哲、费雅、鄂伦春等少数民族进行招抚时,把一些掳走,分赏给八旗,编入八旗,对留居原地,未编入旗籍的,统称为“边民”。清政府以姓氏和地域相结合,设立嘎山(乡)基层组织,任命她们的族长为嘎山达(乡长)来进行管理的制度,称为姓长屯长制,清政府通过姓长屯长制加强了对边疆各族的控制与统治。 11)旗民二重制 清政府在东北对旗人、民人和边民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既是对旗人采取八旗制、对民人采取州县制、对边民采取姓长屯长制,史称旗民二重制。旗民二重制的实施,一方面加强了清政府对各族人民的统治,对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保卫祖国的东北边疆,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族民分治的政策,带有浓厚的民族压迫的色彩,阻碍了东北社会经济的发展。 12)封禁政策 是指清政府从其满族自身利益出发,限制乃至禁止流民进入东北的政策,史称“封禁政策”。封禁政策的实施对东北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3)高其佩 东北文化的代表人之一,1672年生,1734年逝世,辽宁铁岭人,清代指头画家,是指头画的创立者。高其佩的艺术才华出众,能诗、工画,他在细绢上所描绘的亭台楼阁、人物、花鸟、鱼虫等等,笔墨精细,设色艳丽,精妙绝伦。其作品有:《饱虎图》、《雁行图》、《怒容钟馗图》、《梧桐喜鹊图》、《虬松莫岫图》等,在《清史稿》中有高其佩传。 14)瑷珲条约 背景:1858年沙皇俄国乘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机会,派遣穆拉维约夫率军舰到瑷辉对清朝进行军事威胁,并强迫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签定了《瑷辉条约》。 内容:《瑷辉条约》规定: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归沙皇俄国,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 性质:《瑷辉条约》是不平等的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不平的条约。 影响:它使中国领土、主权蒙受了重大损害,为沙俄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开了一个罪恶的先例。 15)马傻子起义 1865年(同治四年),马傻子(马振隆)起义军在吉林梨树一代崛起,不久同其他起义军进行了合并,很快发展为“有众万余”的起义队伍,马傻子领导的起义军在组织建制和作战方式等方面同捻军相似,组织建制上仿照捻军设立了黄、兰、黑、白、红五色旗,作战方式上也仿照捻军,以发展骑兵为主,具有长途奔袭、流动作战的特点,起义以替天行道、有仇报仇、有怨报怨为口号,马傻子起义军作战灵活,屡败清军,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在东北的统治,吉林将军景伦、盛京将军玉明均因此被革职,1866年2月,清政府派遣文祥带兵镇压,5月16日,马傻子等首领被杀,起义失败。 16)漠河金矿 1887年,黑龙江将军恭镗奏请开办漠河金矿,清政府批准了其请求,并让李鸿章选派人员前去办理。李鸿章听从恭镗的意见派李金镛前去负责漠河金矿的办理,清政府开办漠河金矿以“重在防边,兼筹利国,筹办军饷,关系紧要”为宗旨。漠河金矿采用了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具有官督商办的性质,是我国金属矿业从封建企业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