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树育苗繁殖技术规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朴树育苗繁殖技术规程的生物学特性、HYPERLINK /news/search.php?kw=???fields=0catid=0order=0x=43y=19苗木繁殖、HYPERLINK /news/search.php?kw=??????栽培方法、管理措施、HYPERLINK /news/search.php?kw=???溦????fields=0catid=0order=0x=65y=17病虫害防治、苗木出圃。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园林绿化用乔木——朴树的育苗繁殖技术。 2 HYPERLINK /news/list.php?catid=1137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702/T 106.1-2008 园林植物繁殖培育技术规程 DB3702/T 117-2009 园林绿化苗木质量等级划分 3 生物学特性 朴树 学名:Celtis sinensis Pers. 别名:沙朴、朴榆 科属:榆科朴属 分布在我国黄河流域以南,长江流域中下游及华南各省区。朴树系高大落叶乔木,高可达30余米,胸径可达1m。树皮灰褐色粗糙而不开裂,枝条平展,呈扁圆型树冠。一年生枝密生短毛。叶阔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3cm~10cm,先端短渐尖、钝尖或微突出,基部一边楔形,一边圆形,叶面无毛,背面沿叶脉及脉腋疏生毛,网脉隆起,边缘中部以上有浅锯齿;叶柄长0.6cm~1cm,花雌雄同株,1朵~3朵生于当年新生枝叶腋;萼片4,有毛;雄蕊4,柱头2。核果近球形,径4mm~6mm,橙红色,单生,稀3,果柄和叶柄近等长;果核微有突肋和网孔状凹陷。花期4月~5月;果期9月~10月。 朴树属阳性树种,稍耐阴,耐水湿,亦有一定抗旱能力。喜肥沃湿润而深厚的中性粘质土壤,亦耐轻盐碱土,深根性,根系发达,抗风力强。 朴树枝条平展,树冠宽广,绿荫浓郁,秋叶金黄,幽雅如画,是城市公园,庭院主要庭荫树。有抗烟,耐尘特性,对有毒气体也有一定抗性,可栽植于厂矿区。 4 苗木繁殖 为了获得数量多、抗性强和易于驯化的苗木,朴树常用播种繁殖。 4.1 采种与贮藏 种子应采自朴树采种基地,10月中下旬,当果实由青转黄褐色时,进行采集。方法是截取果枝或待自然成熟后落下收集。 4.2 选种 种子采后应立即选种。选种标准为外观正常,粒大充实,内含物新鲜,无病虫,纯度95%,含水量适度。 4.3 种子处理 种子要及时处理,搓洗去果肉后阴干沙藏冬播,或湿沙层积贮藏至翌年春播,能显著地提高种子发芽率。沙积应注意放在背风向阳地,为了防止腐烂,保湿水分小于6%,间放草把易透气。 4.4 整地、作床及处理 圃地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沙壤土或轻壤土。深翻细整,整地严格执行“三犁三耙”。粘性偏涝的土壤应作床,床面宽100cm~150cm、步道沟宽30cm~45cm。整地时, 根据现有HYPERLINK /news/search.php?kw=????fields=0catid=0order=0x=56y=20苗圃土壤肥力状况施用基肥,并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g/m2或按1:20的比例配制成毒土撒在苗床上进行土壤消毒。 4.5 播种 4.5.1 播种时间根据朴树种子生理特性一般为春播,“雨水”至“惊蛰”之间种子露白30%以上时进行。 4.5.2 播种前喷湿土壤,3天~5天后进行播种。 4.5.3 播种方法通常采用条播,条行距30cm,播种要均匀适度,每亩用种量1kg为宜。 4.5.4 播种后处理,用筛子筛细土覆盖, 覆土厚度约为1cm,以不见种子为度;覆土后,喷洒50%乙草胺乳油防除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稗草等杂草,然后在苗床上盖上稻草并覆盖薄膜保墒。 4.6 苗期管理 4.6.1 当出苗50%以上,分2次~3次在傍晚或阴天陆续揭除覆盖物。揭除后应及时浇水,并进行松土除草、间苗、补苗。 4.6.2 除草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 4.6.3 第一次间苗在苗高3cm~5cm时进行,方法是去弱留强、去密留稀。以后根据幼苗生长发育情况间苗1次~2次,最后一次在苗高15cm~20cm时定苗。每亩保留株数1.5万~2万株,株行距定在15cm×(22cm~30cm)为宜。 4.6.4 八月下旬到九月下旬进入生长后期,苗高生长停止后,根系还要继续生长。应控制肥水,少用氮肥,促进苗木木质化,确保苗木安全越冬。同时,做好抗旱、排涝工作。如播种适时,管理得当,当年生苗高可达60cm~120cm、地径0.6cm~1.2cm,每亩产苗1.5万~2.0万株,翌春即可出圃或分床培育。 5 栽培方法 5.1 选地与整地 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湿润、通气良好的壤土地栽植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