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踝关节损伤诊断.ppt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踝关节损伤诊断.pptx

距骨骨软骨损伤 下肢各关节匹配度 关节匹配度与应力下形变 软骨损伤临床表现 持续性慢性踝关节疼痛 可以出现反复肿胀、无力、僵硬和弹响 踝关节不稳定 压痛部位提示距骨骨软骨损伤 骨软骨损伤会导致踝关节肿胀时间延长、滑膜炎、活动度减少及负重位疼痛。 软骨缺损:很少有滑膜肿胀,活动范围正常,最显著的是滑膜没有触压痛点。 慢性软骨损伤临床表现 活动中或活动后踝关节深部疼痛 体检很少有异常发现 踝关节活动范围可能正常,没有肿胀或触痛 软骨损伤部位 外侧骨软骨损伤多位于距骨穹隆的前1/3,多为典型的浅而薄的形态。多因足背伸时受到内翻及旋转应力,距骨滑车外侧关节面撞击腓骨关节面的剪切力所致。较常见。 内侧损伤多位于后半部,多为深杯样形态。多因足跖屈时,内翻应力使胫骨远端关节面撞击距骨滑车关节面后内侧所致。 距骨软骨损伤病理 软骨剥脱:软骨可以长期从关节液中获得营养而存活,但其表面发生软化、纤维化、磨损和退变。游离软骨易形成游离体,进一步加重软骨损伤。 骨软骨骨折:线状骨折和骨折块分离。不稳定的骨折块毛细血管难以进入,骨折快易发生缺血坏死。。不稳定的的骨软骨损伤中,软骨下骨或骨块下松质骨由于长期的异常应力作用发生重建改变,最后形成囊肿。 距骨软骨损伤分类 1952年Berndt和Harty于提出: 1型:软骨下骨骨折压缩 2型:骨软骨部分骨折 3型:骨软骨完全骨折,无移位 4型:骨软骨完全骨折,有移位 骨软骨损伤临床诊治简要 活动时或活动后感觉踝关节深部疼痛 疼痛是由于行走时关节腔内反复高液压造成的,高液压刺激了缺损软骨下含丰富神经支配的软骨下骨。 术前检查需要进行CT扫描。 治疗方法:取决于疼痛时间、缺损大小及损伤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 切除、清理和骨髓刺激时治疗的首选,疗效优良率达86%。 治疗原则: 1、无或轻度症状的缺损:保守治疗。 2、范围大到15mm且有症状的缺损:清理、钻孔和(或)微骨折术和(或)骨髓刺激。 3、范围大于15mm且有症状的缺损:内固定。 4、胫骨或距骨囊腔病变:逆行钻孔及骨移植。 5、初次治疗失败:骨软骨移植、软骨细胞移植,或跟骨截骨。 2019-5-10 11 可编辑 软骨损伤演变机理及结局 原发软骨损伤:损伤软骨表面收到反复的应力,引起胶原纤维微结构及软骨下骨的硬化,进而导致局部细胞退变或凋亡。 高液压诱导:促使骨吸收的强力刺激因素,其所形成的骨吸收为周围新生钙化区包绕的软骨下囊肿。 高液压与囊肿形成 神经纤维在骨组织分布 软骨下骨囊肿形成 软骨损伤疼痛原因 关节内压力增高: 骨内压力增高:由于关节周围静脉回流阻碍造成,截骨或皮质开窗可显著降低骨内压力。 滑膜性疼痛:炎性增厚的滑膜触压痛,表现为:踝关节水平的前内侧和前外侧可被触及。 骨性疼痛: 距骨软骨损伤诊断 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略多 急性损伤常有踝关节内翻扭伤史,伤后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易漏诊,高达75%。 常早期未能诊断,因活动时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关节交锁、弹响及不稳定等不适而就诊时常已发展成慢性损伤。 距骨关节面外侧病变时在踝关节前外侧间隙有压痛,内侧病变在前内侧间隙有压痛。 踝关节背伸内翻时疼痛加重,背伸活动受限。少数无阳性体征表现。 外侧损伤常严重,软骨或骨软骨移位更大,内侧损伤症状则轻。 28~45%伴有外侧副韧带受伤,还可合并内外踝骨折、距骨颈骨折、跟骨骨折及腓骨肌腱损伤等。 X线片、同位素、关节镜、CT X线片:正、侧和踝穴位,70%可发现异常。 同位素:伤后48小时内有很高的敏感性。 关节镜:可直接看病变大小性质,并处理。1986年Prisch等提出关节镜下分型:1型:软骨完整,较坚韧。2型:软骨完整,处之较软。3型:软骨软化,表面不光滑。 CT:可准确显示部位及大小。Ferkel等提出CT分类:1型:距骨顶部囊性病变,距骨顶部完整。2A型:囊变通入关节。2B型:距骨关节面破损合并无移位骨块。3型:软骨软化,表面不光滑。 CT分类 MRI MRI分类:1999年Stephen提出: 1型:只有软骨损伤。 2a型:软骨损伤,软骨下骨骨折,周围骨组织水肿。 2b型:同2a型,但无周围骨组织水肿。。 3型:骨软骨快分离但无移位。 4型:骨软骨块分离移位。 5型:软骨下囊肿形成。 另一分类: 稳定损伤:软骨由其下的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较紧密连接与软骨下骨。 不稳定损伤:在骨折块和其下的软组织间有滑液或肉芽组织。 MRI分类 2019-5-10 22 可编辑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