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VI
VI
前言
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年降雨量少,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空气干燥,为棉花生 长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国家各部委大力扶持下,尤其是“九 五”、“十五”和“十一五”在国家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的大力支持下,新疆棉花生产得到迅 速发展。近十年,新疆棉花总产量增长一倍,目前已占到全国总产量的 40%,棉花面积、 单产、总产、调出量连续 15 年位居全国首位。棉花已经成为新疆的主导产业,对促进 新疆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的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产棉国。我国棉花黄 萎病于 1935 年从美国引种时传入,并逐年传播蔓延,至 80 年代末已遍及全国各棉区[1]。 该病造成叶片枯死和蕾铃脱落, 严重地影响到棉花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棉花黄萎病在我国各棉区连续流行为害,常造成严重损失,如 2002-2003 年棉 花黄萎病在全国各棉区大面积流行,发病面积高达 300 万 hm2,皮棉损失达 2 亿 kg 以 上[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疆植棉面积的迅速扩大和连作年限的延长,以及从内地 各病区大量调种、引种,该病的扩展日益加快,发病期不断提前,造成危害明显加重。 2000年据新疆兵团农业局组织普查,仅兵团垦区棉花黄萎病发生面积便己达8.39万hm2, 重病田面积达1.76万hm2。
棉花黄萎病菌寄主范围广,变异性较大,并存在着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Schnathorst[3] 根据不同菌系对棉花致病的严重程度和症状类型,将黄萎病菌分为两个致病类型:致病 力强的落叶型 T9 菌系和致病力温和的非落叶型 SS-4 菌系。落叶型菌系的毒力相当于非 落叶型普通菌系的 10 倍,一旦侵入棉株,叶片很快出现萎蔫症状,并迅速脱落。它是 现今世界上毒力最强、危害最严重的棉花黄萎病菌菌系,给棉花生产常带来巨大威胁。 近年来,该菌系已随种子调运传播到不少产棉国。在我国,落叶型菌系自 1983 年首次
发现以来,一直在江苏局部地区造成危害[4]。但在 1993 年棉花黄萎病大发生中,北方 不少棉区出现了大片落叶成光秆和死株的棉田,有的落叶光秆率高达 52%,与典型落叶 型菌系危害的症状很相似[5]。后经鉴定许多都是落叶型黄萎菌系所致,目前落叶型黄萎 菌系在长江流域棉区和黄河流域棉区已广泛分布。
在新疆,2000年前调查和检测,都没有发现落叶型黄萎菌系,2002-2003年检测中, 发现南北疆都出现落叶型菌系,但数量很少,仅占供测菌株的5.7%[6]。近几年来,不少 团场反映,重病田面积在迅速增加,发病也明显提前,病情在进一步加重, 7月中下旬 就有大量枯死或落叶成光杆的棉田。特别是一些较耐病品种,如新陆早12号和81-3等, 在北疆重病田发病明显加重,经剖杆检查,有些棉田发病率高达100%,在南疆调查, 也有大量枯死或落叶成光杆的棉田。是品种抗病性发生退化?还是病菌的致病性明显增 强或致病类型的群体发生变化?都急待查明。
为此建立一套黄萎病菌致病类型的快速检测、诊断和鉴定技术就显得十分必要。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类型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类型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
PAGE
PAGE 10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分布及危害
棉花黄萎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棉花上危害严重的土传维管束病害,1914 年, Carpenter 首次报导在美国弗尼吉亚州的陆地棉上发现了棉花黄萎病[7,8]。随后在密西西 比州、阿肯色州、得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相继发现棉花黄萎病的危害。 到目前为止,棉花黄萎病菌已在世界各主要产棉区相继发现[9,10]。主要分布于美国、中 国、印度、哈萨克、乌兹别克、巴西、秘鲁、墨西哥、阿根廷、前苏联、澳大利亚、土 耳其、乌干达、坦桑尼亚、南非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1-13]。
我国棉黄萎病于1935年在由美国引进斯字棉时传入,先后在陕西泾阳、山西运城、山 东高密和河南安阳等地发生危害,并且随着棉种调运发病面积不断扩大。1973年普查, 全国枯黄萎病发生面积36.98万hm2,点统计棉田的10%;1977年为57.24万hm2,占统计 棉田的12.12%;1979年增至71.17万hm2,占统计棉田的18.2%;1982年扩展到148万hm2, 占当年植棉面积的31.26%,其中纯黄萎病田面积13万hm2,占病田面积的8.7%,其它为 枯黄萎病混发面积。截至20世纪80年代末,已遍及我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478个县 (市)[14].
进入 90 年代,黄萎病扩展速度更快,尤其 1993、1995 和 1996 年连续 3 年在全国 范围内大发生,有些重病田病株率高达 80%-90%,并出现成片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的应用与能效评价研究-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毕业论文.docx
- 慢性间断性缺氧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内科学专业毕业论文.docx
- 洛伐他汀生产过程中的溶媒流失控制研究-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毕业论文.docx
- 面向LBS的机器视觉协助的智能手机惯性导航研究-计算机技术专业毕业论文.docx
- 黄金交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论文.docx
- 棉籽综合利用加工工艺的分析-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毕业论文.docx
- 马克思的正义观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毕业论文.docx
- 抗黄变热塑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毕业论文.docx
- 绿驼铃参与地震灾区重建的个案研究-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docx
- 煤炭物流企业管理体制整合研究-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docx
最近下载
- 中考英语专题任务型阅读理解课件.pptx VIP
- 鼻咽癌的科普知识课件.pptx VIP
- 纱岭金矿12000td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 国家开放大学,企业策划,形考四.pdf VIP
- Unit5IntothewildUnderstandingideasTheMonarch’sJourney课件-高中英语.pptx VIP
- 督导考核标准.doc VIP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学术英语》单元测试考核答案.docx VIP
- 伺服电机选型参数计算.xlsx VIP
- (附答案)电大国开思政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考在线(专题检测四)试题.docx VIP
- XX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调查问卷【模板】.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