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贵州保甲制度研究-中国史专业毕业论文.docxVIP

抗战时期贵州保甲制度研究-中国史专业毕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贵 州 大 学 2015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抗战时期贵州保甲制度研究 学科专业: 中国史 研究方向: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导 师: 敖以深 研 究 生: 朱文书 中国﹒贵州﹒贵阳 2015 年 6 月 目录 中文摘要 I Summary Ⅱ 导论 1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1 二、研究现状 1 三、资料准备 2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3 五、研究思路 3 第一章 “剿匪清乡”与权力渗透:国民政府中央势力入黔及保甲制度在贵州的建立 4 第一节 以军驭政:军阀控制下的贵州地方社会 4 第二节 保甲取代自治:保甲制度在贵州的初步建立 7 第三节 自卫保甲:保甲制度下国家权力的渗透与社会控制 11 第二章 稳定后方:抗战初期贵州保甲制度的强化 14 第一节 整顿保甲:吴鼎昌入黔主政与贵州保甲的充实 14 第二节 蓄力抗战:强化贵州保甲的驱动力 17 第三章 抗战建国:新县制的实施和保甲制度的调整 19 第一节 实施新县制:行政区划的调整和保甲的重新编组 19 第二节 管教养卫:新县制下保甲制度的职能 21 第四章 弊大于利:抗战时期贵州保甲制度的作用和弊端 27 第一节 强调治安:新县制实施前保甲制度在贵州推行的职能和作用 27 第二节 服务抗战:新县制实施后贵州保甲制度的职能和作用 29 第三节 流弊丛生:抗战时期贵州保甲制度的弊端 33 结论 38 参考文献 39 致谢 44 附录 45 抗战时期贵州保甲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20 世纪 30、40 年代,国民政府在贵州省内推行保甲制度,意图建立起行政、教育、经 济、军事合一的地方组织,以实现加强地方社会的控制,奠定建国之地方基础的目的。1935 年 9 月贵州省奉命以保甲取代“县乡闾邻”制度,经过两年的编查整理,初步建立起了县、 区、联保、保甲的保甲组织结构,抗战爆发后贵州省政府继续全面的推行和调整保甲制度。 一方面国民政府在贵州省推行保甲制度,编查保甲、严密保甲组织、训练保甲人员、厉 行“连坐法”、办理保甲事务。同时以保甲为载体厉行禁政、整理赋税、发展卫生事业、强 化警卫组织、完善保安制度、发展合作事业、推行乡镇造产、改革兵役制度、发展教育事业, 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另一方面,保甲制度在贵州并没有发挥出统治者理想的作 用。由于地方社会精英不愿担任保甲职员,长久以来形成的国家借助士绅阶层控制基层社会 的模式遭到破坏,土豪劣绅伺机窃取了基层社会的控制权。国民政府对保甲制度设计的弊端 和各级政府的推行不力,保甲人员的选用不当,素质低下,保甲经费不断增加,沉重的兵役, 劳役和赋税负担,引发了民众的不满,进而出现民众与政府的对立,也影响到了贵州经济社 会的发展,使国民政府借保甲制度实现贵州社会控制的目的几成泡影。 关键词:抗日战争 国民政府 贵州 保甲制度 I Tithing Security System in Guizhou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Summary In 1930s and 1940s,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ithing Security System in Guizhou province.local organizations intent to establish administrative, educational, economic, and military unity in order to achieve greater control of local society, laid the founding of the local infrastructure purposes. Guizhou Province in September 1935 was ordered to replace baojia county Xianglv neighbor system, after two years of Cataloging finishing, initially establishe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baojia county, district, UNPROFOR, security, armor, and after the outbreak of war in Guizhou Province Government continues to pursue a comprehensive and adjus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nzhongda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