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乡学院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第三章 二十年代小 说(二).ppt

新乡学院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第三章 二十年代小 说(二).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主题 抨击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批判麻木愚昧的国民性;表现启蒙主义的特征;对将来怀着坚定的信念,寄寓着热烈的希望。 2、狂人形象 这个狂人,是一个反封建主义者,一个叛逆封建礼教,受到迫害而发狂的狂人形象。是一个受尽了封建传统的道德伦理的束缚、压迫、损害而感到恐怖的人,是一个在黑暗社会中受到精神上的苦刑而开始觉醒和反抗分子。他喊出了反封建势力和否定封建道德伦理和思想的极端革命的声音,其言行包涵着真理和正义。狂人形象具有象征意义。 3、创作手法 小说借鉴了俄国作家果戈里同名小说的日记体结构和病态心理描写的表现手法,冲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大胆采用了全新的现代创作方法。用现实主义来表现写实成分,构成了小说的骨架和血肉,用象征主义来表现潜藏的寓意,构成了小说的灵魂。在结构上具有反讽意味。思想性通过象征主义来体现的。 《阿Q正传》 创作于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是鲁迅惟一的一部中篇小说,共九章,作者继承我国小说的 民族传统,采用“传”的形式(章回体)写成的。以阿Q的活动线索作为惟一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写出阿Q短暂而可悲的一生。 1、创作意图:着眼于启蒙,写出中国人的人生,主要是广大受剥削压迫的劳动人民的苦难、悲惨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这悲惨的人生,唤醒沉睡的民众。作者在这篇小说中,为疗救这样病态的社会、病态的国民而发出痛苦的呐喊。 2、阿Q人物形象: (1)首先是一个被剥夺得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 (2)其次是一个深受封建观念侵蚀和毒害,带有小生产者狭隘保守思想的落后、不觉悟的农民。 (3)阿Q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畏强凌弱、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手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伪的精神胜利之中。 实际上,阿Q 常常受挫折和屈辱而精神上却永远胜利,总能得到满足,所凭借的就是这种可悲的精神胜利法。通过以上来看, 其性格概括为十大方面: 质朴愚昧又圆滑无赖;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 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 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蛮横霸道又懦弱卑怯;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不满现状又安于现状; 但尽管如此,阿Q作为一个劳动人民,还是表现出自发的革命要求。当辛亥革命爆发的消息传来时,他就想“投降革命党”,希望从此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过他的“革命观”是与落后农民的私欲和许多糊涂观念联系着的,他并没有真正地觉醒。 (4) 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典型意义: 1)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的弱点。是对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精神弱点的形象概括。 2)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通过阿Q的悲惨结局,鲁迅深刻地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总结了辛亥革命没有发动和依靠农民而终于失败的历史教训,提出了农民问题在中国民族革命中的重要性。 3、《阿Q正传》的风格特征: 1)外冷内热 2)以风抒情 3)形喜实悲 艺术成就 1、把西方小说结构灵活、注重心理描写和中国传统小说借助人物言行进行描写的长处结合起来。 2、大多采用截取横断面的写法,场面比较集中,情节比较单纯。 3、打破了时空顺序,按内容表现的需要去剪接场景和细节。 4、既有单线发展的故事,也有双线交错展开情节;既有顺序式反讽结构;也有倒叙式抒情独白体。 5、采用白描手法,重视气氛的渲染,环境的烘托,风格冷峻而情感炽热。 《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晚年完成的一部小说集(1936年出版)。这部小说集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事实,但它没有拘泥于原有的故事,而是加进了鲁迅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有些还采取了古今交融的写作手法,使古代人和现代人发生直接的对话。 1、主题 通过《故事新编》中的小说,鲁迅实际重构了中国的文化史,揭示了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也重塑了那些被中国封建文人圣化了的历史人物的形象。 2、艺术特色 1)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交融,把大量现实生活内容自然而巧妙地揉进历史故事中,运用批判与讽刺相结合的手法,漫画式的笔触对人物和事件进行了夸张和渲染,使作品充满了幽默讽刺意味。 2)在写法上,只取一点因由加以点染。这点染,也就是通过艺术虚构,在历史材料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改造和发展,将现代人的生活融入到古人古事中,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