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给巴特勒上尉的信》.docVIP

《就英法联军远征给巴特勒上尉的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 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姓 名:张 克 强 工 作 单 位:伊川县酒后镇第一初级中学 二 0一六年 九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初二语文上册 单 位:伊川县酒后镇第一初级中学 教 师: 张 克 强 【教学目标】 1、感知内容并理清思路 2、品评生动睿智的语言 3、体味非凡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品评生动睿智的语言,探求雨果的思想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就《悲惨世界》能否发表的问题给编辑去了一封信。信的内容简洁至极只有一个问号,编辑认为可以发表,也回了一封信。大家猜猜他回的是社什么呢?……对,是感叹号!看来呀,雨果写信是很讲究简洁的。那么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另一封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看看这封信又写了什么? 二、明确教学目标(学生齐读) 教学目标: 1、感知内容并理清思路; 2、品评生动睿智的语言; 3、体味非凡的人格魅力。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筛选主要信息,理清文章思路,尝试划分层次。 2、提问:这篇课文都写了什么?可以分几层?试说明划分的依据。 (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全文可分四层: 一(1)交代写信的缘由; 二(2—3)赞美圆明园 三(4—9)讽刺侵略者; 四(10)结束语 师生总结:文章主要内容:赞美圆明园和讽刺侵略者。过渡句是梳理文章思路,划分层次的一大依据,一大法宝。 3、提问:作者在前三段写圆明园的美丽,而在后几段才写了对侵略圆明园的看法。你认为开头赞美圆明园有必要吗?看门见山不好吗? 学生思考,并指名回答。 教师补充:作者之所以把圆明园写的如此美丽,是想告诉我们大家侵略者有多坏。这就为下文埋下了伏笔,做了铺垫。埋下伏笔,也是我们平时写作重要尝试的,使得我们的行文有匠心。这是我们今天从课文中学到的第一点。 4、学生速读课文2-9段,找出文中赞美圆明园及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学生自由发言,明确: 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如; = 1 \* GB3 ①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 2 \* GB3 ②请你想想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 3 \* GB3 ③“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那就是这座名园。” = 4 \* GB3 ④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 (2)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如: = 1 \* GB3 ①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个强盗。 = 2 \* GB3 ②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 3 \* GB3 ③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 4 \* GB3 ④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 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要求学生品读课文,读出最令自己心动的语句,并尝试评点。 (提示:品读要读出感情色彩,评点应着重从词语、写作手法、表达情感及文章内容等方面入手。) 教师示范:“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在评点前,谁先来告诉老师这一句中“文明”“野蛮”等词语该怎样理解?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对,反语,非常好!我认为这一句比较让我心动。因为这一句中的“文明”“野蛮”等反语正是强盗们不知羞耻的狡辩之词,有着辛辣的讽刺意味。下面请同学们试以: “……这一句最让我心动,因为……”为模式写出评点,待会儿在班内交流,开始! 学生试写评点,并在班内交流。 教师补充:反语、讽刺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巴特勒上尉是想借雨果的大名气好好的歌颂一番自己赫赫有名的战功,谁知雨果运用大量的反语对此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些多充分表现了他明辨是非、正直无私的人格。 五、回读课文、感悟作者 “面对面”活动 方式:角色虚拟;用对话的形式,探讨雨果可贵的人格魅力,“记者”提出问题要以文本为依据,“雨果”回答最好用文章里的语句。 活动过程略 教师点评:同学们,大家刚才表现的都非常棒!看!雨果又回来了!他那不分国界、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早已打动了我们,特别是他能把政府和人民分开来看这一点难能可贵。我相信通过刚才跨越时空的谈话交流,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为之振奋,喝彩! 六、小结全文 同学们,我们这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