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代前期白银的“双轨”流通及其内涵.pdfVIP

论明代前期白银的“双轨”流通及其内涵.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思想战线      2017年第5期 第43卷 №5,2017 Vol43 论明代前期白银的 “双轨” 流通及其内涵 邱永志① 摘  要: 学界并不熟知明代前期白银的流通状况, 实际上可将其归纳为一种因政策阻 隔的 “双轨” 流通状态: 在制度层面的 “公领域”, 政府在极力维持并重申 “禁银” 政 策的同时, 在宝钞兑换、 赋役课税等诸多领域单向折收白银, 赏赐、 采办等也不乏行用白 银。 在民间社会的 “私领域”, 白银在不少经济发达之地, 首先呈现为一种基准计价手 段, 其后随着宝钞的急速贬值、 实物型经济体制的推进等, 又与黄金、 布帛、 米麦等构成 了多种通货并存的混杂流通状态, 屡禁难止。 综合言之, 明代前期白银的 “双轨” 性流 通虽显得广泛, 但内涵却极为有限: 在 “公领域”, 它仅是实物劳役型财政体制下诸多折 色物中的一种, 与布帛、 丝绢、 米麦、 黄金等实物区别不大; 在私领域, 它也仅是多元通 货中的一种, 属于并非先进的民间实物货币范畴。 无论是对于财政体制还是民间经济而 言, 白银的流通状况折射出明前期浓厚的实物主义特征。 关键词: 明代前期; 禁银政策; 白银; 双轨; 内涵 - - - 中图分类号: K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778X (2017) 05 0129 11 一、 问题的引出 货币白银化问题, 是明代货币经济史的基本问题。 一直以来, 论及明代的货币白银化 (抑 或白银货币化) 问题, 不少人认为这是明中后叶才出现的现象。 这种观点, 其实忽略了白银在 ① 明前期 即存在一定的流通情形。 而且, 其流通状况、 特点、 内涵具有不少值得分析的地方。 学 界之前大体从两个维度对此展开了相关的研究: 其一, 从公、 私领域整体角度注意到了白银的流通情形。 董郁奎对此进行了简单梳理, 并认 为, 政府在出台 “禁银” 政策同时, 却又允许赋税折纳用银、 钞法告赏用银, 体现了制度规定 ② 的内在矛盾, 很容易使规定沦为具文。 陈志鹏称这个时期白银存在广泛流通的情形, 堪称是 ③ “虚拟银本位时期”。 陈氏的判断存在不少问题, 忽略了在明初货币经济极度萎缩环境下, 当 ④ 时社会实际应是一个实物本位居主流的多元本位混杂时期。 黄阿明最近也强调, 白银在明前期 的公、 私领域存在不断流通之情形, 并认为明代货币白银化的进程首先源自白银自上而下的缓慢 开展, 尔后才与自下而上的货币白银化趋势汇合。⑤ 其二, 从民间货币流通实际论及白银的流通情形。 傅衣凌在20世纪80年代通过徽州土地契 ①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元明变革视野下的明代货币转型研究” 阶段性成果 (17CZS019) 作者简介: 邱永志,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中心讲师、 博士 (江西 南昌, 330013)。 ①本文所论的明前期主要是指洪武八年至宣德年间 (1375~1435年) 政府执行 “银禁” 时期。 ②参见董郁奎 《试论明代的白银及其流通》, 《浙江学刊》 1988年第3期。 ③参见陈志鹏 《论明代前期的 “虚拟银本位” 》, 《科技信息》 2008年第8期。 ④万志英、 邱永志等认为, 明前期是多种通货并存时期, 财政领域以实物为主, 兼收金银、 布帛、 丝绢、 钱钞 等, 民间社会更是多元货币通行、 实物交易充斥, 堪称多元本位混杂时期。 参见 Richard von Glahn, Fountain of Fortune: Money and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1000~1700) ,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6; 邱永志: 《明代货币白银化与银钱并行格局的形成》, 清华大学博士

文档评论(0)

江南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