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生命权的概述
(一)生命权的基本含义
在现行的很多法学教科书中,通常是将生命权和健康权结合在一起,统称为生
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是指“国家有义务尊重公民的生命和身体完整,而不能妄加
杀戮和伤害”。∞在王家福与刘海年的专著《中国人权百科全书》中,对于生命权的
表述,主要侧重于从自然人在生理和心理存在以及发展方面的权利的角度进行表
述。迢对生命权的定义,法学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笔者主要归纳出不同法学部门
关于生命权的定义,然后加以总结。
1、民法学者眼中的生命权
在民法学者看来,做为“私法”的民法应当更加关注对于生命权的具体和细致
的保护。因此,在定义上也往往比较明确并明确指出其内涵所在。我国民法学者江
平认为生命权实际上就是生存权,也可以称作是依法生存的权利。掣王利民认为“生
命权是以自然人的生命安全为客体,主要包括对于生命支配的权利、生命防卫的权
利以及受侵害时的请求权利”。锄而学者翟滨的观点则认为,生命权主要是以自然人
的生命利益为客体,是一种人格权利。弩
2、刑法学者眼中的生命权
在刑法学者看来,刑法并不像民法那样创设出权利和义务,通过权利和义务的
指引来调整民事主体的行为和社会关系。很少有刑法学者从刑法的角度去研究生命
权的定义,多数是将生命权作为一种重要的法益加以保护。比如陈兴良在《论人权
及其刑法保障》一文中认为,生命权是一种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被剥夺或者被威胁的
权利,并且是生命安全应当被保障的一种权利。⑥我国刑法学者对于生命权所作的
划张千帆:《宪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75页。
㈢参见王家福、刘海年:《中国人权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5—8页。
。江平:《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81页。
咎王利明、杨立新:《人格权与新闻侵权》,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第209-210页。
@详见翟滨:《生命权内容和地位之检讨》,《法学》2003年第3期,第48页。
“参见陈兴良:《论人权及其刑法保障》,《法学前沿》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第123
页。
各种定义,多是从法理学角度或者宪法、民法学者定义的基础上反复的加以利用,
陈兴良关于生命权的定义也是侧重于从法理学或者是宪法学的角度。
3、宪法学学者眼中的生命权
不同于民法学和刑法学,关于生命权的讨论宪法学学者显得更为积极和热烈,
而且将生命权上升到了宪法的高度,对生命权的宪政地位都予以充分的肯定。
上官丕亮认为生命权是一种受到法律保护而且不能被随意剥夺的、人的生命安
全能够得到充分保障的一种“活着的权利”∞胡锦光和韩大元在其合著的《中国宪
法学》一书中认为,生命权就是:“自然人享有生命的各种权利”@这个定义虽然简
单明了,但是却内涵丰富。学者李步云认为,生命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
命权指的是非经法定程序任何人的生命不得被剥夺或者侵害的权利,广义上的生命
权则意义更加广泛,主要是指自然人在社会生活中所享有的对于生命存在和发展有
影响的包括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的总称。㈢除了以上各位学者对于
生命权的观点,还有很多有关于生命权的定义,在此不一一列举。
总而言之,不管从何种法学部门角度去分析,也尽管生命的定义不尽一致,但
生命权的重要性以及生命权作为一种重要的权利,已经得到了学者的认可。生命权
意义从传统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也不断增加一些新的内涵。综合学者的观
点,笔者比较赞成广义上的生命权的含义:非经法定程序,国家以及任何组织和个
人都不得剥夺他人生命,同时国家和社会对生命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生命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l、生命权的主体
通常意义上的自然人作为生命权利的主体,这一点不证自明也是毫无疑问的。
法人作为一种组织体,德国民法学者卡尔·拉伦茨认为,法人虽然有权利能力,但
它和自然意义上的人没有可比性,它是一种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它不是传统意义
。参见上官丕亮:《生命权应当首先入宪》,《法学论坛》2003年第4期,第100页。
@胡锦光、韩大元:《中国宪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62页。
②李步云主编:《宪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62—463页。
4
上和伦理上的人,它只是形式化意义上的“人”,Ⅲ因此法人不享有生命权,显然它
不能成为生命权利的主体。自然人包括本国人、外国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