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7 端午的鸭蛋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会读、会写、理解意思。
2、整体感知文意,了解端午风俗。
3、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学法指导
通过自学,借助注释和字典解决字音、词义的问题,反复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理清结构层次。
学习过程
一、自学交流
(一)、预习检测
1、端午节的别称、由来及习俗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和“初”相同,称“端五” 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 又与“午”相通,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两个五,故称重五。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 儿节,天 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有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
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2、作者简介
3、自读课文,积累文中字词,给加线字注音,并解释成语。
腌腊 门楣 苋菜
籍贯 城隍 拧成
嚼石灰 车胤 赘笔
囊萤映雪:
肃然起敬:
莫名其妙:
(二)、自读课文,自学交流后完成下列问题:(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独立思考,然后小组长组织好组内交流,为班内的展示释义做好准备。)
4、这篇文章作者说了哪些内容? 理清结构,概括大意。
5、作者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为什么他会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二、展示释疑
针对以上问题以及新生成的问题,进行班级大展示,2、3以个人展示为主,4、5以小组展示为主,学生与老师及时进行释疑、点评、补充、改正、完善。
三、反馈训练
1、本文名为《端午的鸭蛋》,那作者为什么一开头用一大段来写家乡端午的其他风俗?
2、作者在文中说“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是为什么?这句话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四、归纳总结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品味了汪曾祺的语言风格,重温了儿时逢年过节时的童真童趣。
学生总结:
● 学后练习
一、基础训练
1、请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两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①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明其妙的道道。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
②每逢有人问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
③用酒或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
④城皇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
3、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江苏高邮人。全文隐隐贯穿着这样一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流露出____________。
二、能力提高
1、为句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①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______(A.轻轻 B.淡淡 C.少少)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②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______是不行的。(A.大概 B.也许 C.肯定)
③不过高邮的咸鸭蛋,_______(A.也许 B.大概 C.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2、文中引用了袁枚的一段文章,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引用袁枚的文章,仅说明作者知识丰富,底蕴很深。
B.引用袁枚的文章,只是为了说明“腌蛋”这个菜怎么做,让大家可以照学。
C.引用袁枚的文章,是为了说明高邮咸鸭蛋的质量好。
D.无作用,纯属多余。
● 学后反思
17 端午的鸭蛋
第二学时
● 学习目标
1、细读课文,体会高邮鸭蛋的特点和玩赏情趣。
2、赏析语言,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和作者的童心、乡情。
3、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 学法指导
以自学为主,如果有疑难,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解决,学会品味语言。反复阅读,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 学习过程
一、自学交流(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独立思考,然后小组长组织好组内交流,为班内的展示释义做好准备。)
(一)、识鸭蛋,道情趣
1、作者写出了家乡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