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国家资格框架研究反思与前瞻
Study on China s National Qualification Framework:Reflection and
Prospect
叶声华/邓小华
叶声华(1934-),男,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 工程院院士,研究方向为测试计量技术;邓小华(通讯作 者)(1983-),男,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 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原文出处
《职教论坛》(南昌)2017年第201713期 第5-10页
内容提要
我国国家资格框架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也存在“三 重三轻”的突出问题,即重比较轻基础、重文本轻文化、 重经验轻反思。这些问题使得当前的研究视野变窄,不利 于国家资格框架研究的拓展和深化。而对我国国家资格框 架建设的紧迫任务,有必要转变国家资格框架研究的方向, 即从经验到学理、从文本到文化以及从国际到本土,通过 理论创新来引领国家资格框架的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为 建设中国特色的国家资格框架服务。
名称《职业技术教育》
复印期号2018年02期
关键词:
国家资格框架/比较研究/反思/前瞻
标题 : 基金项目: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工 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工作)重点项目“职业教育国家资格框 架研究”(编号:13GDC023),主持人叶声华,执行主持 人肖凤翔。
G710 A :1001-7518(2017)13-0005- 06
国家资格框架在国外的应用和硏究均有较长历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 育改革的突破口之一。进入21世纪,我国学术界开始关注国家资格框架,并逐渐成 为学术热点问题。由于我国尚未有国家资格框架的系统实践,已有硏究主要侧重引 进、推介和解析不同国家的资格框架,也包括少量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对策研究。目 前,我国政府已把国家资格框架建设列入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其制度设计和 实践应用亟需理论创新来支撑。显然,梳理国内(本文仅指中国大陆,不包括中国香 港、澳门和台湾)已有研究的现状,反思存在的不足,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实 现国家资格框架理论创新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一、国家资格框架研究的现状反思
我国国家资格框架的研究文献以论文为主。本文以中国知网为平台,以资格 框架〃和资历框架为主题进行检索,去除非专门硏究国家资格框架和非学术性 的文章,截至2017年3月22日,共收集研究文献105篇。通过对文献的深入阅 读和分析,发现我国国家资格框架硏究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比较轻基 础、〃重文本轻文化和“重经验轻反思,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国家资 格框架硏究向纵深发展。
(一)重比较轻基础:国家资格框架硏究的学理阙如
目前,我国国家资格框架研究主要聚焦在国外资格框架的推介和引进上(约占
83%以上),以比较硏究中的国别硏究为主要方法和视域。从国别或地区上看,澳大 利亚、欧洲、英国、印度、南非、新西兰、爱尔兰、中国香港、丹麦、德国、俄罗 斯、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资格框架受到国内硏究者的关注,其中澳大利 亚、欧洲和英国是最受关注的国家(地区),共有50篇文章专门研究这三个国家(地区) 的国家资格框架,占比较硏究类文章总数的57.5%。
澳大利亚是最早建立和实施资格框架的国家之一,堪称国际上第一代资格框架 中的典范。1995年,澳大利亚研制了国家资格框架(AQF),并于2000年在全国范 围内推行实施,尔后历经了多次改革,至2011年完成了最新一次的修正,〃其开 放性、连贯性、交融性、平等性的设计,不仅反映了教育公平的观点,而且构建了 横跨基础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之间的’互 通立交桥’。⑴引起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和借鉴。欧洲资格框架(EQF)于2008年正 式批准建立,其目的是在尊重欧盟各国资格体系多样性的基础上寻求统一性,从而 建立一个透明的、可比的和兼容的资格互认参照体系,具有元框架的内涵,是不 同资格体系之间、不同资格框架之间、框架和能力之间以及劳动力市场和教育培训 机构之间的桥梁[2],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英国于2011年颁布实施了资格 与学分框架(QCF),作为1997年版英国资格框架的升级,它体现了真正的全纳性。 然而,英国的资格框架改革并没有止步,2015年10月,针对资格与学分框架的缺 陷,英国又颁布实施了新的规范资格框架(RQF)[3],充分反映了英国资格框架与时 俱进的品性。以此观之,这三个国家(地区)的资格框架为国内学者所青睐就在情理之 中了。
一般来说,理论创新是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先导和前提,没有理论的基础和 前瞻,制度和实践就无法做到理性的自觉,最多是一种经验的摸索。我国要建立国 家资格框架,仅仅通过国际比较研究尤其是国别硏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扎实 的基础理论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滤油器体的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doc VIP
- 2025年3月22日山东事业单位统考《行测》真题(含答案).pdf VIP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小学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一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第一学期).docx
- 建设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如何建立.docx VIP
- 苯妥英钠的合成.pdf VIP
- 中国糖尿病肾脏病基层管理指南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答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与高质量发展》(1).pdf VIP
- 2024年全国中考数学考试大纲 .pdf VIP
- 聚乙酸乙烯酯乳液(粘胶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pdf
- 体外膜肺氧合ECMO讲解.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