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系统硅分布与植硅体碳汇探究-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论文.docxVIP

森林生态系统硅分布与植硅体碳汇探究-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 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土壤中植硅体的地球化学 稳定性及碳汇潜力研究的资助,在指导教师指导下,通过我的努力取得的成果,并且是自 己撰写的。尽我所知,除了文中作了标注和 l致谢中已经作了答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在浙江农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获得学位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对本研究做出贡献的同志,都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 意。如被查有严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应有的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亲笔签名吗采日期:纠唤的?因 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本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 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在一一年后解密可适用本授权书。口 不保密,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 d (请在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亲笔签名 :构差异日期.2.011每 i吗 指导教师亲笔签名少反/ 日期:Mi的4 摘要 摘要 I I 摘要 本研究采集了塞罕坝及其周边地区森林植被中的优势树种树叶和常见草本 植物样品、采集了青山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生态系统中的土壤和植 物样品,运用偏硼酸锂熔融-稀硝酸溶解法、逐级化学提取法、微波消解法、 Walkley-Black 法、重铬酸钾外加热氧化法、分光光度法等方法,研究不同森林 植被中硅素的分布、不同坡位土壤中硅的存在形态、不同植物中植硅体和植硅体 碳的含量变化特征,为今后森林生态系统硅素营养循环的研究和植硅体长期地球 化学碳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对塞罕坝及其周边地区采集的 108 种优势物种的研究发现,植物体内 的硅含量与植物系统发生分类(参考被子植物 APG Ⅲ 分类法)相关。总的来说, 在单子叶被子植物中,鸭拓草分支植物比其他分支植物累计固定较多的硅;在双 子叶被子植物中,菊分支植物吸收累计的硅比其他分支植物高;从生态结构层次 方面来看,草本植物吸收的硅(0.47 ± 0.26%)略高于乔木(0.33 ± 0.13%)和灌 木(0.24 ± 0.09%)。据本研究估测,北方森林(71.22 × 106 ha)植被的的植硅体 产生速率达到 0.48 ± 0.20 × 106 t CO2 year–1,其中由草本植物和灌木组成的林下 植被占 44%左右。 (2)在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六大林分的植硅体碳产生通量中,蒙古栎林的为 4.28 kg CO2 ha–1 year–1,樟子松林的为 1.12 kg CO2 ha–1 year–1,杄桦混交林的为 2.02 kg CO2 ha–1 year–1,落叶松林为 1.69 kg CO2 ha–1 year–1,桦木林的为 1.73 kg CO2 ha–1 year–1,白杄林的为 3.93 kg CO2 ha–1 year–1;整个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植硅 体固碳通量为 1.86 kg CO2 ha–1 year–1,其中草本层和木本层的贡献率分别为 46% 和 54%。因此塞罕坝机械林场(7.60 × 104 ha)通过植硅体每年能从大气中固定 141.44 吨二氧化碳。 (3)对毛竹林不同坡位土壤硅存在形态及其有效性的研究发现,毛竹林土 壤总硅(SiO2)为 487.80 ~ 580.72 g kg–1,其中非晶态硅仅占总硅的 2.56% ~ 3.88%。 在毛竹林土壤非晶态硅中,酸可溶态硅(植物可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效硅)占 1.94% ~ 4.33%,可氧化态硅占有 2.43% ~ 3.47%,酸性羟胺提取态硅占 5.90% ~ 8.38%, 氢氧化钠提取态硅占 85.29% ~ 89.02%。在表层土壤,酸可溶态硅含量随着坡位 II II 的降低逐渐升高,氢氧化钠提取态硅(主要为无定形硅)含量则呈现出与之相反 的变化趋势,可氧化态硅和酸性羟胺提取态硅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 (4)对不同坡位毛竹成熟叶和凋落叶中植硅体及植硅体碳含量的变化研究 中发现,植硅体以及植硅体碳在成熟叶片中的含量均低于在调落叶中的含量;地 形坡位不仅影响毛竹林土壤 pH 和土壤有效硅的变化,而且还影响毛竹植硅体和 植硅体碳的产生;毛竹林植硅体碳产生通量从 6.50 kg ha–1 year–1 变化 20.47 kg ha–1 year–1 到,并呈现出如下趋势:下坡位 中坡位 上坡位。 (5)森林植被系统发生分类、生态结构、地形坡位等因素不仅影响着森林 生态系统中的硅素分布,而且还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植硅体的固碳潜力。本次试 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今后的造林/再造林过程中适当地选择中底山或者丘陵中 相对平缓的中上坡部位、种植含硅量高的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