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
摘要
I
I
摘要
法律一经制定便已死亡,法律解释使法律适用和法律发展成为可能。对法律 的解释一直存在客观说和主观说的争论。主观说认为法律解释的目的是探求“立 法者的意志”,而坚持客观说的学者们认为:法律可能比制定它们的人更聪明, 法律解释的目的是以法律文本内存的意义为依据,探求“法律的意志”。本文的 客观目的解释是指:法律解释主体以法律文本的内存意义为出发点,以规范适用 时间点的社会结构、技术——经济关系、社会的、政治的和宗教世界观的价值观 以及整个政治体系和宪法为背景条件,探寻法律在当前形势下的意志,以期对案 件做出合理妥当的判决。
实在法不是自身完备的体系,实在法不仅有滞后性还存在漏洞。客观目的解 释可以有效弥补法律漏洞。受其指引的具体法律解释方法——类推适用、目的性 限缩与目的性扩张和价值衡量,是弥补狭义法律漏洞经常使用的法律解释方法。 为解决不断变化的案件事实,实现个案的公正裁决,实现法律自身的发展,客观 目的解释确有其存在的司法价值和必要性、合理性。
任何一种解释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基础,不是普适的,客观目的解释也不例外。 客观目的解释从法律文本内存的意义出发,而从哲学解释学上讲任何一种解释都 是创造,对法律文本语词、法律概念的解释不可避免的会加入解释者的主观意志。 客观目的解释在解释的过程中常常援引正义、事物本质、法伦理思想等内容广泛 但不确定的论据。可以说,客观目的解释赋予解释主体的意志行为以无限大的范 围空间,赋予法官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
本文从哲学解释学及法伦理的理论层面和具体解释方法的运用两个方面分 析了法律客观目的解释的限度。即,虽然在解释的过程中有看似确定的标尺,但 最终裁判结果的确定仍取决于法官的自由心证和自由裁量。我们知道如果过于放 纵解释主体的意志行为,可能会导致法律无预期性、稳定性可言,可能导致司法 的专断。而按照形式法治的要求,立法者的权威应予以尊重。在我国现阶段,对 客观目的解释和主观目的解释关系较为合理的定位应该是:客观目的解释是主观 目的解释的有益补充。对法律规范适用主观目的解释可以解决现有案件的,客观 目的解释应保持沉默。本文认为法官无论采取客观目的解释的方法还是援引法伦 理原则等作为裁判的依据,都要承担在裁判文书中说明并证成其妥当性的义务。 这也是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有效限制和监督。
关键词:客观目的解释,限度,主观目的解释
Abstract
Abstract
II
II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objective interpretation of legal texts based on the significance of memory, is to explore the law will, are explained with the subjective purpose of exploring the will of legislators, as opposed to a legal interpretation. Specific methods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are as follows: by analogy, for the purpose of limiting the expansion of shrinkage with the purpose and value of measuring.
Positive law is not itself a complete system of positive law not only has the lag is also flawed in many ways. The purpose of an objective interpretation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can be avoided and the law continued to draw a distinction made, in order to address the ever-changing facts of the cas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mpartial adjudication of cases, implementation of legal self-development, the objective purpose of the interpretation that there exists the necessity and rationality.
However, any kind of explanation has its applicable conditions, not u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完整版)《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docx
- 品牌活动线上活动方案策划.docx VIP
- TB 10308-2020 铁路电力、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附条文).pdf VIP
- 2025年公路检测工程师《水运结构与地基》试题及答案(最新).docx VIP
- 自考公务员制度.ppt VIP
- 2025年-2025年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个人贷款真题精选附完整答案详解【名校卷】.docx VIP
- 食品安全培训课件模板.pptx VIP
- 房屋安全鉴定理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doc VIP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作业设计课件).pptx VIP
- GB50367-2013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_7993.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