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榆林市第一中学分校“三五六”高效课堂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http//
课 题
关注平凡人生
课 型
1+X
设计人
高文杰
审核人
备课时间
2017.03.18
使用时间
课 时
2
授课人
编 号
教材篇目
阿长与《山海经》
阅读篇目
《感念老师》、《奶奶的星星》(《语文练习册》P21)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深入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深厚感情;2.体会语句的深层含意,把握文章中蕴涵的思想感情;3.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手法及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
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难点】通过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深入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深厚感情。
教 学 过 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曾经和鲁迅先生一起游玩过百草园,也曾和他一起雪地捕鸟,还曾和他一起聆听过“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长。对于鲁迅,阿长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鲁迅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过她,在鲁迅45岁的时候还专们写了这篇文章。那么,阿长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她对少年鲁迅产生过怎样的影响呢?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个人物的?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来探个究竟。
二、走近作者,知人论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杂文集《坟》等。
三、链接背景,重温历史
1926年3月18日,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避到厦门,在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旧势力的排挤,境况十分晦暗。但是,他没有因此灰心、沉沦,而是拿起笔坚持写作,散文集《朝花夕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问世的。本文是第二篇,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本文写于北京寓所,发表于1926年3月25日《莽原》半月刊上。
四、抽查预习,夯实基础
1.重点字
烦琐(suǒ) 孤孀(shuāng) 絮说(xù) 震悚(sǒng) 霹雳(pīlì) 憎恶(zēng wù) 惧惮(jù dàn) 渴慕(mù) 疮疤(chuāng bā) 骇(hài) 粗拙(zhuō) 诘问(jié) 掳(lǔ) 灸(jiǔ) 孤孀(shuāng)
2. 多音字
(jié)诘问 (tiē)妥帖
诘 帖 (tiě)请帖
(jí)诘屈 (tiè)字帖
3.形近字
诘(jié)问 炙(zhì)热
拮(jié)据 针灸(jiǔ)
五、走近文本,理清文脉
(用PPT先出示下列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后,指定学生回答)
1.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共写了8件事:① “长妈妈”的由来;②常喜欢切切察察;③限制“我”行动;④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⑤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⑥元旦塞橘;⑦长毛攻城时护城;⑧谋害“我”的隐鼠;⑨为“我”买《山海经》。
2. 课文哪些内容写得详,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略?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来写?
明确: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3. 如果要在课文中将这些事件划分开来怎么划?可以将课文划成几个部分?
?各部分主要内容四什么?
明确:1.第一部分(1~2),介绍阿长称呼的由来;2.第二部分(3~18),回忆“我”讨厌阿长的事例;3.第三部分(19~31),写阿长为“我”寻购《山海经》,表达“我”对阿长的尊敬、感激、思念之情。升华主题。
六、合作探究,理解感情
(先用PPT出示问题,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后,指定学生反馈本组讨论结果,最后教师归纳)
1. 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
归纳:不同称呼,标志着不同身份。品味文章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为,作者用的是抑笔,倘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用“阿长”名副其实。所以,文章的标题其实暗示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将“阿长”与《山海经》联系起来,又是一个看似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