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登幽州台歌.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蓟丘览古赠卢藏用七首 轩辕台(其一)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 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 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燕昭王(其二)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作者有感于燕昭王招贤振兴燕国的故事,写下了这首诗歌。燕昭王,是战国时燕国的国君。公元前三一二年执政后,广招贤士,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打败了当时的强国——齐国。 “碣石宫”“黄金台”。诗人写两处古迹,集中地表现了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主风度。从“登”和“望”两个动作中,可知诗人对古人何等向往!诗人如此强烈地推崇古人,是因为深深地感到现今世路的坎坷,其中有着深沉的自我感慨。 次二句:“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抒发了世事沧桑的感喟。这两句明写不见昭王,实是诗人以乐毅自比而发的牢骚,也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面对危局,诗人的安邦经世之策又不被纳用,反遭武攸宜的压抑,更使人感到前路茫茫。“已矣”二字,感慨至深。这“驱马复归来”,表面是写览古归营,实际上也暗示了归隐之意。 创作背景: 有名的《登幽州台歌》就是陈子昂在赋诗七首之后意犹未尽,口占一阙,应声而歌的作品。据他的朋友卢藏用介绍(《陈氏别传》):陈子昂自幼体弱多病,感慨忠愤,常欲以身报国。在参预武攸宜的军谋的时候,更以为身为幕僚,理当锐身自任,克尽参谋辅佐之责,不应该惜身苟容,只顾及个人利害,而放弃国家重托。所以,语词慷慨激烈,被武攸宜拒绝,降为军曹,陈子昂此时才感到这位军人与他的巨大不同,从此缄口不言,安于职守,但他的苦闷就可想而知了。 在这期间,他独自登了一次古燕国的幽州台,睹物思人,想起了古代知人善任、礼贤下士的燕昭王和燕太子丹,想起了受人重托、奋发有为的乐毅、郭隗等人物,一口气写下《蓟丘览古赠卢藏用七首》。 陈子昂的这组诗歌就是追忆古代的君明臣贤。 作者简介: 陈子昂,四川射洪人,自幼豪侠任气,养成了忠义慷慨的思想性格。二十四岁中进士,受武后赏识,步入仕途。由于对武后不合理的弊政多加抨击,与武后相左,因随乔知之出塞。南归后,被牵连入狱。出狱不久,再次随建安王武攸宜东征契丹。武攸宜不学无术,刚愎自用,出师之初连战连败。陈子昂自认为列身参谋,理当克尽参谋、辅佐之责。于是愤而进谏,被降为军曹。因不堪排挤打击,三十八岁辞职还乡。最后竟于四十二岁的壮年,被当地县令段简迫害,枉死狱中。 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感遇》是陈子昂所写的以感慨身世及时政为主旨的组诗,共三十八首。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赏析: 诗的前四句赞美兰若风采的秀丽,后四句转而感叹其芳华的零落。诗中以兰若自比,寄托了个人的身世之感。陈子昂颇有政治才干,但屡遭排挤压抑,报国无门,四十一岁时为射洪县令段简所害。这正象秀美幽独的兰若,在风刀霜剑的摧残下枯萎凋谢了。 感遇三十八首(其四)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 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忠。 赏析: 一个人为了贪立军功,居然忍心吃儿子的肉羹。骨肉之情薄到如此,这样的人,对别人岂能犹忠心呢?一个怜悯孤兽,擅自将国君的猎物放生,却意外提拔做王子的太傅。这样的人,对一只孤兽尚且有恻隐之心,何况对自己的国君呢?他肯定是能忠君到底的。诗人借历史故事,借古讽今,抒写自己对时事的深沉感慨。

文档评论(0)

dsw2853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