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爱莲说》教学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莲说》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爱莲说》出自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册教材以说明、议论为重点,引导学生抓事物特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四单元编选了两篇中国古代名篇,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爱莲说》一文托物言志,要求学生在品味古文音韵美的同时体会作者立意行文、遣词凿句的独到之处,进而学习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高洁人格。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还很少,要培养学习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理解大意。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能力。学生受年龄和阅历地影响,理解主题会有难度,将结合实际背景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字义 (2)了解“说”这一文体的特征。 (3)掌握相关文言词汇。 (4)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2.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 (2)能够流利地背诵和默写课文。 (3)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保持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和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会朗诵课文 (2)疏通文意 (3)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字义。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 教读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朗诵音乐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见过莲花吗? 生:没有。 师:不要遗憾,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莲花图片。 师:感觉怎样? 生:美极了。 师:综观历史,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介绍作者和题目含义。 1、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2、题目含义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既可以说明,也可以议论,还可以用来记叙、抒情。 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听读课文录音,注意字音。 学生齐读课文。 2、疏通文意。 师生共同翻译课文,注意重点字词。(幻灯片展示) 四、研讨课文,进一步理解本文思想和艺术。 ⒈找出课文中描写莲的语句,并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 学生思考回答后明确: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形体状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 气味——香远益清。 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通过以上这些描写,请概括出莲的品质 学生思考回答后明确: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正直,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 3.作者写莲,为什么还要提到菊和牡丹? 学生思考回答后明确: 借助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的形象。 4.分析一下作者怎样通过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的形象的? 学生思考回答后明确: 菊——正面衬托 牡丹——反面衬托 5.这三种花分别比作什么?各代表怎样的人生态度? 学生思考回答后明确: 分别比作君子、隐逸者、富贵者。 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三种处世的态度。君子是品德高尚的人,指处在污浊的环境却保持自身的高洁,不随流俗,不受沾染。(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这种人的特点是志向高洁,但逃避现实,隐居起来。(志向高洁,隐居避世) 富贵者,因为牡丹花十分浓艳,从唐朝起就成为富贵人家的宠物。牡丹的价钱很贵,但富贵人竞相购之,把它比作富贵者很恰当。这种人的特点是追求富贵、追求名利。(贪慕荣华,追名逐利) 6.纵观全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他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学生思考回答后明确: 作者借赞美莲的高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爱,不慕名利的品格。本文主要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并默写全文 2 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特点 品质 爱莲说

文档评论(0)

dsw2853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