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中河兽授课2.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5 24.河中石兽 纪昀 目的要求:1、复习巩固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学习叙述和议论结合的写作方法 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含义,懂得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能“只知其一,但知其二”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的含义,懂得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能“只知其一,但知其二”的道理 教学流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河中石兽》一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是纪昀,字晓岚,清代文学家,学者,学问渊博,谥号文达,取“敏而好学可为,授之以政无不达”之意,据说有一次他还只是一个小小的编修时,主人家请他为高寿老母写贺词,已经是特别瞧得起他了,当纪晓岚写第一句时,回座皆惊,至四句书毕,众人皆呼“高人”诗云: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生个儿子去做贼,偷得蟠桃献母亲。上课时我们翻译了课文,积累了许多文学词,不知同学们掌握得怎样,我们来做个小小的检测。 2、字词复习(屏显) ①一词多义“之”的几种用法:a代词 b助词“的” C、取独 d、前置标志 ②古今异义现象(不能望文生义,要准确辨别句中的含义) 闻之笑曰 听说 (闻过则喜,闻鸡起舞,闻风丧胆,闻风而动)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今天我们将对课文内容作进一步的探讨,首先我想请大家再读课文,男(一)女(二)合(三)这种方法,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教师点评,字音、节奏都很准确,同学们还读出了人物的语气语调。 思考:你能用简法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本文讲的是一个寺庙门口的一对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合力找石兽的事情。 评价:庙门口的石兽一般就是石狮子,“十几年后”“合力”找石兽是重要的修辞语,不能忽略。 2、这是说的“众人”具体指哪几个人?他们是怎么去找石兽的? 明确,有寺僧,讲学家,老河兵之类人,具体怎么找的我们来看幻灯片(用幻灯片直观的演示众人找石兽的方法和理由) (重点是老河兵的观点和理由,可以让学生观看动画摸拟并用相关的语句作旁白,注意画面和语句的一致性) 3、概括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寻找经过 人物 寻找地点 结果 第一种 僧 原地永中 (竟)不可得 第二种 僧 顺流而下 无迹 第三种 讲学家 原地沙下 失败 第四种 老河兵 求之上流 果得于数里外 三、合作探究(品读) 刚才我们了解到人们用了四种不同的方法去寻找石兽,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这些人在文中动作,言语不多,却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来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师:第一段记叙寺僧寻找落水的石兽同时也描写了寺僧的形象,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寺僧,“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重修庙宇的钱是怎么来的?经历了多长时间?(十多年),说明寺僧:为修寺庙,毅力坚定。而一会儿是“寻二石兽于水中”一会儿又“以为顺流下矣”这表现出他们缺少经验,行动盲目冲动的特点。 1、现在请大家来议议“讲学家这个人”是怎样的?说出你的依据类。他理论知识丰富,又自视甚高,瞧不起人:“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梯,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责备和说教的神态“疝河求之,不亦颠乎?”则是完全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月空一切。 2、现在有请两位同学朗读第二段,读出讲学家不同的性格,诚实谦虚的讲学家和骄傲自磊的讲学家,前者可以删减课文的有关词句。 3、会议老河兵形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自信满满(沾沾自喜) 目信:凡…应…  必…必,遂…(胸有成竹,有过类似的经验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四、探究升华 1、文末的“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在文中具体是何含义? ①僧: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的特点 ②讲学家: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特点,却忽略了流水的因素 ③老河兵: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知其一,又知其二),准确的把握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及性质,因此他才能准确的确定石兽的方位。 2、文中哪句话表达出作者的观点?带给我们怎样的生活哲理和人生思考? 明确:“准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款?” (这句话,以反问的方式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客观事物的规律,以议论的方式,点题明义)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陆游也曾说:“低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躬行”,不可作“空头理论家”。 五、小结课堂 “脼脼我的课堂收获”学了本文,你对本文有何评价,可以就语言特点,情节安排(面局谋篇)或表现手法,任选一角度谈点体会: (1)语言平易,风格简约 (2)叙事有波澜,平面不板 (3)叙议结合,卒章显志 板书设计: 河中石兽 可据理臆断软? 叙议结合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