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市博物馆陈展策划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5 高平市博物馆陈列内容设计方案文本 (二 稿) 河北金大陆展览装饰有限公司 2011年7月27日 目 录  序 言   一、炎帝故里 人文肇始      ——炎帝文化专题陈列  二、秦赵争锋古长平 旷古大战著丹青      ——长平之战专题陈列  三、丹水遗珍      —— 馆藏文物精品陈列  四、华彩土木      ——高平古建筑文化专题陈列  五、黄土丰碑      ——高平中共党史专题陈列 人文故里 历史热土 ——高平历史文化陈列 序言: 高平地处黄河腹地,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泽州盆地北端,太行山西南边缘。地势北高南低,周围环山,境内丘陵起伏,丹河从北至南纵贯中南部,俯视全景。 夏商时,高平属冀州之域。春秋属晋,始称泫氏邑。战国晚属韩赵上党郡地。秦始置泫氏县。西汉、东汉、西晋因之。北魏永安二年(529年),于泫氏县置长平郡,并分泫氏县西境新置高平县,治今高平市王报村,同隶长平郡。北齐天保元年(550年),泫氏、高平两县合并,更名平高。天统五年(569年),又更名平高县为高平县,自此高平再没有易名,只是隶属关系有所变化。 这里是一块神奇而瑰丽的土地,勤劳智慧的高平人民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此处有山,弥漫着“精卫填海”的神话传说和炎帝初创农耕文明的羊头山;有水,荡漾着历史烽烟的丹河水;有史,汉初立邑,绵延数千年;有典,壮士舍身赴义,文人吟哦风月。   在这片约占共和国版图万分之一的历史热土上,汉代度辽将军陈龟、晋代名医王叔和、唐代上柱国李修、宋代抗金名将王彦、元代水利学家贾鲁、书法家李肯堂、明代天文算学家王友古、清代湖广布政使毕振姬、两广总督祁贡等历史名人辈出,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高平厚重的历史人文。 高平境内古迹名胜众多,地上地下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古寺庙、古碑亭、古墓葬、古民居、古关隘、古战场等历史文化遗迹遍布高平全境。特别是反映炎帝文化的遗迹数量之多,世所罕见;反映旷古大战的长平之战古战场,引无数后人亲临评点感怀。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和华夏农耕文化发祥地,这些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高平人民建设和谐高平,建设文化强市,建设美好家园,创造新的历史伟绩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 百年磨剑铸辉煌,炎帝故里展新颜。 电子翻书:高平历史文化名人和成语典故 电子翻书:高平古迹名胜一览 炎帝故里 人文肇始 ——炎帝文化专题陈列 序言 高平市,位于太行之巅,是一块富丽神奇的地方:川原山隰相间,土肥水美,气候宜人。早在遥远的蛮荒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新石器文化时代,传说中的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以高平羊头山为中心的区域,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率领部族不畏艰险,上下求索,得嘉谷创耒耜,教民稼穑;制陶器冶斤斧,优化体质;尝百草兴医药,以疗民疾;作琴瑟行腊祭,使民知礼;开集市济有无,以解民需,开启了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人类从此告别了茹毛饮血,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农耕文化时代,迎来了华夏文明的曙光。 炎帝神农氏开创的业绩,惠及人类,恩泽华夏,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我国皆炎黄子孙”,千百年来,他与黄帝一同视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崇拜炎帝成为一种民族自觉。炎帝故里的高平人民,对炎帝神农氏的崇拜情结寓于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地名、建筑、时节、庙会、戏曲和面塑,平淡而不平凡,朴素中见证深刻,历时弥久,已经成为当地人民的一种文化符号和历史印记的象征。 表:考古学与传统史学关系对应表 画像:神农氏画像 画像:炎帝画像 沙盘:高平市炎帝主要文化遗存分布情况沙盘 第一单元 人文之光 源远流长 前言 高平市,地形多样,土肥水美,气候宜人,是人类理想的生活环境。上世纪50年代,在神农镇李家庄发现的旧石器晚期遗址,说明最迟在旧石器晚期,这里就有人类聚居。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高平市东部和东北部发现多处文化遗存,采集有通体磨光的石锛、石斧、石镰和陶制生活用具。这些考古调查与发现表明,生活在这里的先民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率先开始了由采集狩猎经济,向耒耕方式的农耕经济过度,在距今五千年甚至更早的新石器阶段,已初步掌握了黍、稷等农作物的种植技术。这些与文献记载关于:“神农之兴、百谷滋阜、羊头黍为律、上党禾为书”等有关炎帝神农氏“教民稼穑”的传说,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相近。 第一组 李家庄旧石器晚期遗址 前言 二十世纪50年代,在神农镇李家庄发现了旧石器晚期遗址,距今2.6-1.4万年。遗址面积约3000平米,石制品以细小石器为主,原料多燧石,类型有锥状、半锥状、楔状和柱状等细石核、石片。器型有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等。文化面貌与下川遗址群出土石器类型极为相似,这表明当时已较普遍地使用了复合工具,经济生活仍以狩猎采集为主,复合工具的使用为早期农业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表:人类发展演化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