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世博中心工程关键施工技术
一、前言
随着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申办,以 “一轴四馆”等永久性建筑为代表的一大批大型场馆相继进行建设。而大型场馆由于其特殊的功能需求,一般都具有体量大、结构体系复杂,且存在大空间的特点。世博中心是园区内唯一按照中国三星标准和美国LEED金奖双重控制执行的绿色建筑,作为是世博永久性场馆中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在世博期间以会议接待、公共活动为主,在世博会后将转型为会议中心。本文通过介绍世博中心工程的一些关键施工技术,为今后类似大型场馆的建设提供借鉴。
二、工程概况
(一)设计概况。世博中心工程位于世博会规划区滨江绿地内,北靠世博公园,南临浦明路,东接世博轴工程,总建筑面积141990m2,南北长约99m,东西长约414m,地下1层,地上7层,建筑高度约39m。地下为箱形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部为全钢结构。主要由2个单体组成:西侧为会展区,南北长约90m,东西长约216m,东侧为中庭及会议区,南北长约90m,东西长约198m。如图2.1-1?
图2.1-1 建筑功能分区示意图
图 2.1-2建筑功能分区示意图
(二)场地条件。本工程建设场地位于浦东上南路周家渡渡口,属滨海平原地貌类型。建设场地局部原为工厂及附近居民棚户区,区内道路通达,涉及较多的地下障碍物,包括浅部大量居民住宅以及各类厂房等建(构)筑物的旧基础,部分厂房及设备基础下的桩基础,原有厂区内以及道路下遗留的各类地下管线等。
三、工程的特点及实施的主要难点
(一)基坑支护设计施工方面。本工程基坑面积42000 ㎡,虽然挖土深度普遍较浅,为6.75m。但是,功能以及结构体系的特殊要求,坑内存在存在大量的深坑,特别是舞台落深区域,局部坑中坑挖深达到12.3m,相对周边基底落差近6m,再加上本工程所在区域地下障碍物较多,因此,在兼顾安全经济的同时,对大面积基坑存在大落差情况的围护设计和施工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二)超长地下混凝土结构施工方面。本工程地下室基础底板厚600mm、墙板厚度为500mm、800mm,基础底板及墙板单边长度达414m,且不设永久结构缝,根据施工进度安排,本工程地下结构施工处于冬季,混凝土早期强度低,裂缝控制难度大。虽然设计考虑横向按36m左右设置后浇带,但是,后浇带的增加不仅会极大地延长结构的施工期,还会给后道工序如钢结构的施工等带来影响。为此,在兼顾工期质量的情况下,给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三)大体量钢结构施工方面。本工程钢结构总量超过25000吨,不仅体量巨大,体系复杂,还具有大跨度、重构件、片状式桁架侧向刚度差的特点,这些构件不仅全部位于地下室结构上方,而且,大量超重构件还远离基础边线,因此,给钢结构施工方案的选择提出了极其高的要求。
四、主要的关键施工技术
(一)大面积深基坑支护设计施工技术。
1、基坑工程概述。本工程基坑东西长约414m,南北宽约99m,基坑总延长米约为1030m
图4.1-1 基坑平面分区示意图
表4.1-1 基坑各区开挖深度一览表
区 域
底板面标高(m)
基底标高(m)
板或基础梁厚度(㎜)
开挖深度(m)
A区
普遍区
-10.200
-11.100
800
10.50
局 部
-12.400/-12.900
11.80/12.30
B区
普遍区
-8.200
-9.100
800
8.50
局 部
-10.400
9.80
C区
普遍区
-6.400
-7.150/-7.350(梁底)
800
6.55/6.75(梁底)
局 部
-8.600/-9.300/-10.400/
-11.500/-12.400
8.0/8.7/9.8/
10.9/11.8
舞台区
-11.600/-12.900/-13.600
11.0/12.3/13.0
2、基坑周边环境。
本工程基坑工程施工阶段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北侧、西侧紧邻世博公园。南侧为在建园区道路浦明路,东侧世博轴工程基坑围护外边线已进入本工程建筑红线,且与本工程同步施工。
3、基坑围护方案的选定。针对本工程基坑的特点,初步考虑采用两种方案:
方案一:C区北侧采用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板式支护体系结合坑内钢管斜抛撑围护结构。南侧基坑周边环境条件较为宽松,采用在坑外卸土放坡并结合复合土钉墙作为围护体。A、B区采用钻孔灌注排桩结合止水帷幕,坑内设置一道(局部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系统。
方案二:C区全部采用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加斜抛撑的中心岛施工方案,南侧考虑场地环境较好,采用卸载放坡结合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加斜抛撑的方案,A、B区同方案一。
在综合上述两个方案后,一方面,考虑方案一施工场地内地下障碍物较多,在基坑开挖土钉施工阶段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处理不当将会严重影响施工工期,另一方面,根据本工程钢结构的特点,在上部钢结构吊装阶段,南侧将安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