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诊断依据 特殊检查: 1、CT:一般为阴性,但可排除颅内其它病变 2、MRI:随发作持续时间长短而异,时间长者MRI阳性率高,缺血时间30分钟以上DWI多可见到阳性结果。 3、颈动脉超声:颈动脉粥样斑块或狭窄 4、TCD检测:无创伤性筛选颈动脉狭窄;监测微栓子 5、血液分析: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元、血小板聚集率 鉴别诊断 与偏关痛先兆的鉴别 TIA 偏头痛先兆 起病方式 突然 突然 伴随症状 黑朦、失明,多无焦虑 畏光、怕声,焦虑 持续时间 10~15s,<1h 3~5s,<1h 局灶体征 偏身运动、感觉障碍 无局灶体征 意识障碍 可有 无 后续症状 可恢复 出现头痛 鉴别诊断 与癫痫的鉴别 TIA 癫痫 发作 突然 突然 意识 可丧失,但不多见 常伴意识丧失 持续时间 10~15s,每天数次 数秒~数分钟,每天数次~数十次 年龄 多在50岁以上 儿童多见 血管检查 常见动脉狭窄 正常 脑电图 多正常 可见棘-慢波发放 鉴别诊断 椎动脉系TIA与美尼尔氏病鉴别 椎动脉系TIA 美尼尔氏病 症状 眩晕 眩晕 持续时间 数分~数十分 数十分至数小时 耳部症状 无 耳鸣、耳塞 听力障碍 无 有,程度不等 运动诱发 椎动脉扭曲时诱发 内耳振荡时诱发 眼球震颤 旋转性多见 水平相多见 鉴别诊断 昏厥:呈短暂意识丧失,发作时常有眼前发黑、 出汗等征,平躺后即可恢复,往往是心源性疾病、 颈动脉窦过敏、体位性低血压、强烈精神刺激的 结果。而TIA表现为局灶性症状。 鉴别诊断 其他可能需要鉴别的疾病有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贫血、白血病、低血糖、枕骨大孔区畸形、脑动—静脉瘘、血管畸形等。还需指出,本病虽称为缺血性发作,但有时微小的脑出血也可引起类似TIA的临床表现,须经CT等特殊检查方可确诊。 治疗 病因治疗 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 戒烟限酒 : 颈动脉斑块:他汀类药物治疗可稳定斑块。颈动脉有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斑、狭窄 (70%)或血栓形成,影响脑内供血并有反复TIA者,可行颈动脉内膜剥离术、血栓内膜切除术、颅内外动脉吻合术或血管内介人治疗等。 治疗 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治疗——阿斯匹林100~300mg/天或氯吡格雷75mg/天 2、抗凝治疗——华法林5~15mg/天,2~5天后根据IRN在2~3之间,改为5mg/天。频繁发作TIA者建议用肝素治疗。 治疗 3、扩容治疗:纠正低灌注,适用于血流动力学型TIA 4、溶栓治疗: 治疗 5、其他 脑血管扩张剂:可选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增进脑血流量的药 物如钙拮抗药(氟桂利嗪5~10mg,每晚1次)。 中药如丹参、川芎、红花、水蛭等单方或复方制剂。 稀释和扩充血容量的药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预后 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的病例,约1/3发展为脑梗死,1/3继续发作,1/3可自行缓解。 重点掌握 卒中的概念 脑血管的解剖:颈内动脉和椎-基动脉系统 脑血管病的临床特征、病因、诊断和治疗原则 TIA的定义 TIA特征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TIA的防治 理解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危险分层,我们首先要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分层。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有很多手段,也有很多药物,但是目前多数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的指南都在推行分层。 分层的第一个理念来自于脑血管病是多病因和多病生理。 脑血管病大体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这就使它的预防比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要复杂,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来讲,病因也比心血管病负责得多,可能是心源性的,如沙龙的卵圆孔未闭(PFO),可能来自颅内外的大动脉病变,也有可能来自于颅内的小血管病变,不同的发病原因,需要的预防手段不同,这样就要求对不同的患者做不同的分层。 不仅是刚才讲过的房颤、降脂和抗血小板治疗,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降压药物的选择也要进行分层。对于入院的卒中患者,第一个分层是患者的发病时间,如果患者的卒中处在一周之内,也就是急性期,不能应用降压药,这时应用降压药会使患者病情加重。对于发病一周以上的患者,要进行第二次分层,判断患者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对于没有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的患者,首选ARB或ACEI或CCB,因为这时患者的卒中多为心源性,有临床证据表明,ARB可以降低新发房颤,这有助于降低心源性脑卒中。如果患者有明确动脉粥样硬化证据,要进行第三次分层,判断患者的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对于70%的轻中度狭窄患者,首选CCB进行降压治疗,有证据表明CCB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还可选择ACEI、ARB;如果患者的脑动脉严重狭窄,我们需要对患者进行第四次分层,判断是否为严重脑动脉狭窄引起的低灌注事件,如果判断为低灌注事件,不要使用降压药,如果判断为非低灌注事件,可以首先采用试验性降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