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
浅谈罪犯自杀的预防措施
据报导:我国每2分钟就有1人自杀死亡、8人自杀未遂,自杀未遂者往往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残疾。自杀在我国已成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脑血管、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由于自杀倾向具有隐蔽性,自杀行为具有突发性,因此在监狱系统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防罪犯脱逃易,防罪犯自杀难”。截止2004年3月,浙江省在保持了连续5周年无罪犯脱逃的基础上,又实现了连续17个月无罪犯自杀死亡的记录,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在押犯数量不断增加、罪犯构成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在17个月中曾先后发生罪犯自杀事件16起,由于监狱民警发现及时、处置果断、科学施救,避免了死亡事故。分析思考这些罪犯自杀未遂事件,对于预防罪犯自杀,摸索预防规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罪犯自杀是可以预防的
首先,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追求生命是人类的天性和本能,罪犯也不能例外。假如没有遭受重大的挫折和打击,假如没有经过左思右想、犹豫徘徊,罪犯一般不可能在霎时间产生轻生念头。自杀者都有一个情感异常、焦虑、烦躁、伤感的过程,或吃不下、睡不香;或郁郁寡欢、频频走神;或言行怪异、表现活跃。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洞察自杀者心理,主动进行心理疏导思想教育转化的时栅,及时捕捉罪犯中“吃不好、睡不好、不要好、突然好、特要好”的反常现象,防控罪犯自杀就成为可能。
其次,罪犯自杀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场所),还需要一定的手段(工具),如能控制罪犯单独活动的时间、空间,则罪犯即使有自杀的念头,也缺少自杀的机会。罪犯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监狱内的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是十分有限的。民警直接管理制度的落实、罪犯的集体学习、劳动、休息方式,可以把罪犯自杀的时空条件消灭到最低限度。
再次,民警的公正执法、罪犯合法权益的保障、狱内矛盾的及时调处、适时的心理疏导等等,可以让罪犯懂得生命的宝贵、化解心理忧结,看到前途的光明,从而促使罪犯放弃自杀念头,专心改造。
当然,预防罪犯自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控制工程,工作难度大,要求高,稍有疏漏,则前功尽弃,但我们必须要抛弃“自杀难防”的观念,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技巧,细化狱政管理工作和提高狱内侦查质量,及时洞察犯情,加强对罪犯的个别教育、心理矫治工作,治标和治本双管齐下,罪犯自杀是可以预防的。
二、罪犯自杀的主要原因 .
(一)涉及执法的
1、刑期较长,对前途失去信心的。某监狱自2005—2010年间,共有11名罪犯自杀死亡,其中10名罪犯的刑期是死缓或无期,另1名罪犯的刑期是19年。某监狱在2007年7月一-2011年5月间共发生18起罪犯自杀事故,其中10年以上刑期的罪犯有9名;5—10年的有9名。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刑期较长的罪犯是预防的重点,但短刑犯也不可忽视。
2、认为自己无罪或虽有罪但量刑过重的。这类罪犯往往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申诉改判上,一旦长期申诉无果,无法面对漫长的刑期,就会对人生丧失信心,感到前途渺茫,因而情绪低落,寻机自杀。
3、认为考核奖惩、处遇不公的。因考核奖惩上的原因,达不到减刑、假释目的时,期望落空,极易产生自杀念头。
4.认为分管民警处事或执法不公的。由于认为分管民警处事或执法不公,有的罪犯难以接受、气愤难平;或被民警处理后自尊心极强一时想不开,心理极不平衡而诱发自杀。
5、严重违规、预谋犯罪或隐瞒重大余罪可能暴露的。这类罪犯终日惶恐不安,预感“大难临头”,自寻短见以求解脱。
6.恶习深、不思悔改,抗拒改造的。这类罪犯往往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因怕苦、怕累、怕改造,无法适应监狱改造生活而走向极端。
(二)涉及家庭的
1、亲人变故的。当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如父母突然过世、妻子提出离婚等等,罪犯会因一时接受不了,失去精神寄托,绝望厌世。
2.自感有罪于家庭或亲人的。因家庭极度困难,亲人病重无钱就医、子女无钱上学等等,罪犯会因自己犯罪失去自由、无力帮助家庭走出经济困境,感到悔恨、羞愧、内疚,自责心理强烈而寻求自我解脱。
3.被家庭抛弃的。如“三无犯”,因无依无靠、无人关心,或被家庭拒绝,担心今后生活无着,失去生活希望,以自杀自我了断。
(三)涉及身体的
1.年老体弱,自卑心理极强的。这些罪犯往往自卑自
弃,悲观厌世,完全丧失改造信心。
2.身患绝症或有病长期无法根治的。
3.认为身体有病得不到及时治疗的。
(四)涉及性格的
1.性格脆弱,长期受欺侮的。这类罪犯自卑,寡言、木讷甚至呆滞,往往因完不成劳动任务,长期被骨干犯、事务犯等欺侮,甚至受到打骂体罚等不公正待遇,极易走向极端。
2、性格孤僻,不轻易暴露思想的。心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xsb-1显示仪表说明书.docx VIP
- 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浙江省乡村旅游设计方案.pdf VIP
- DELTA台达VFD-ME300精巧简易型向量控制变频器使用手册调试说明.pdf
- 眼附属器的解剖ppt参考课件.ppt
- 土壤及地下水采样实施实施方案gp.docx
-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思维导图(共三个单元)(2025秋).doc VIP
- 1415地面流水地质作用.pptx VIP
- Unit1GrowingUpUnderstandingideasTheageofmajority课件高中英语选择性.pptx VIP
- 写文章的软件4篇.docx VIP
- GB 50026-2020 工程测量标准.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