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空间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 以上白石镇为例
张家豪,刘洋
摘要:在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双重作用下,乡村发展呈现出空间衰败、活力凋零等现
象,单一经济发展模式无法支撑乡村的自我更新。随着以乡村旅游为代表的新经济形态成为乡村复兴的推
动力,区域协同发展将有效地改善地区风貌、发挥集群效益。上白石镇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北部,境
内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村庄空心化现象明显,本研究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和村民访谈,
结合福建省对村庄发展的政策背景对村庄的价值特色及环境要素进行了总结。在特色元素、滨水属性缺失
等空间景观核心问题基础上,提出人文活力作为乡村空间复兴的重要内涵,认为问题主要集中于山、水、
路、中心、活动、枢纽等六大问题集群,并提出了边界、节点二维要素控制引导策略,以上白石交溪风光
带为例,从空间界定、属性界定着手进行设计思路和意向表达,制定区域乡村空间修复与发展的引导策略,
以期对山水资源丰富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带区域协同发展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区域协同,乡村振兴,空间复兴,上白石镇
1 研究背景
我国城镇化建设在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推进后,城镇化率从1949年的10.6%提高到2016
年的57.35%,伴随这一进程乡村数量急剧减少。据统计,我国自然村数量平均每年消失约
250个。乡村建筑与非物质传统文化逐渐凋零,乡村的经济衰败与空间衰落成为阻碍城乡一
体化发展的严峻挑战。因此,为促进乡村地区地域协同发展与特色塑造,国家和福建省相继
出台了包括 “城乡一体”、“乡村旅游”和 “休闲农业”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美丽乡村和
传统村落保护为抓手,提供了大量的政策资金支持,为美丽乡村风光带建设打下基础。
图1 上白石镇区位分析图
2 区域概况
2.1 区位分析
上白石镇位于福建省宁德市东北部,地处福建、浙江两省三县交汇处,全镇73.5平方
公里,下辖一个居委会、二十一个村委会,上白石镇政府驻上白石村,总人口约2.93 万人。
上白石镇因有交溪穿境而过,水力资源尤其丰富,。本次研究选取交溪两岸一镇九村作为研
究对象,以交溪为区域乡村复兴的串联要素。
2.2 地形地貌
交溪两岸以丘陵地形为主,地势中间低两边高,地貌多变,沟壑纵横,地质环境脆弱,
山体以单斜山为主,西部区域起伏度较大,是典型的闽东地区山地地貌。
图2 上白石交溪风光带地形地貌分析
2.3 自然资源—— “长溪似练悠悠,两岸青山如黛”
交溪又名 “长溪”,是闽东独流入海河流,主干支流总长约433 公里,是福建东部地区
最大河流。白石溪作为交溪的支流之一,流经福安市上白石镇,穿越镇域的方向为东北——
西南,在潭头镇接纳寿宁县的蟾溪,在城阳镇湖塘坂村与西溪汇合。白石溪两岸风光秀丽,
景观性较好。
2.4 历史文化资源—— “边贸古镇、积淀深厚”
上白石镇历史悠久,是福安较大的古镇之一,拥有千年以上的村庄5个,自古是闽东北
浙江南两省交界的物资集散地,是两地往来密切、贸易繁荣的边贸古镇。上白石人文积淀厚
重,民风淳朴,学风兴盛,同时有历史悠久的传统家庭手工业基础,其鞭炮、竹制品的加工
远近闻名,另有上白石漆筷、流尾猪苗批发等专业村庄。
3 区域空间特征判断
3.1 现状特征总结
3.1.1 特色资源——山水乡林、水陆环绕、风貌质朴、物产丰美
自然资源方面,风光带内自然资源独具一格,生态本底较好,山势壮美、连绵起伏、林
木茂盛,交溪蜿蜒曲折,具有明显的峡谷风光特色;产业资源方面,区内现状多为农业型村
庄,以茶叶、水稻种植为主,产业构成质朴、潜力巨大;空间格局方面,质朴的乡村散布于
乡野之间,在山水间就势而落,虽然交通条件一般,但也正因此而保留了传统村庄的风貌特
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有利于打造区域内旅游节点。
3.1.2 社会人口——空间分布不均,人口结构失调
一镇九村中除上白石镇外,村庄主要分布于交溪东南岸,部分村庄老龄化、空心化状况
十分明显。其中,人口数量超过 1000 人的仅4 个,分别为上白石、财洪、前洋和沙坑,人
口分布与交通条件紧密相关。
3.1.3 村庄风貌——类型多样,风貌朴素
尽管区域内村庄在选址和空间格局上存在较为统一的布局模式,但是各村庄建筑风貌上
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里垅坑、财洪那等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我国主要都市圈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差异化研究.pdf
- 武鄂黄黄城镇密集区同城化空间协同发展策略研究.docx.pdf
- 武汉城市圈地缘经济关系测评及空间实证研究.docx.pdf
- 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效益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pdf
- 武汉市“乡村建设规划一张图”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pdf
- 武陵山区特困区自然村空间特征及演变机制研究——以湖北省长阳沿头溪小流域自然村为例.pdf
- 西安大都市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研究.pdf
- 西北地区面向实施的乡村规划编制思路探析.docx.pdf
- 西部地区乡村农业现代化发展浅析与规划应对.docx.pdf
- 西部山地城市空间适灾策略研究 ——以四川省石棉县为例.pdf
- 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乡镇总体规划的思考与探索 ——以肥西县铭传乡为例.pdf
-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乡镇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以化皮溜子镇为例.pdf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宅基地资产化的若干思考.pdf
-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规划策略研究——以杭州市为例.pdf
-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特色规划设计策略——以绵阳市乐加乡规划项目为例.pdf
- 乡村振兴的“三辩三识”与规划创新.pdf
-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两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探讨——以湄潭县龙凤村为例.pdf
-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村庄建设提升策略探索——以高淳国际慢城吕家村为例.pdf
-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旅游小城镇产业振兴规划策略 ——以宣恩县为例.pdf
-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小城镇全域规划编制手法探索——以温州市山福镇总体规划为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