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康复模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偏瘫侧手远端指间关节的被动后伸降低手指屈肌张力 (4)偏瘫侧的的冰敷、前臂伸肌的功能性电刺激或肌电生物反馈。 (5)增加上肢和手的运动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训练 2.下肢的治疗性活动 (1)降低下肢肌张力的方法 ①跟腱持续牵拉 ②偏瘫侧躯干肌的持续牵伸(患髋及骨盆内旋转牵拉该侧腰背肌) (2)下肢的运动控制能力训练 ①指压第一、二跖骨间肌促进踝背屈恢复 ②患足在健腿上的跟膝胫运动 3.康复器械的使用 踝背屈无力、足内翻者:可用弹性绷带或踝 足纠形器。 年老能体弱者:选用手杖或步行器。 脑损害严重,或合并其他功能障碍如认知障碍者:选用轮椅。 4.作业性治疗活动 针对功能状态,选择适合的作业活动,如书写、画图、下棋、打毛线、粗线打结、家务活动、社区活动、使用交通工具、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 (七)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 指脑损害导致功能障碍经过各种治疗,受损的功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有明显的改善,临床上多在发病后6-12个月。 目标:继续进行维持性康复训练,适时使用必要的辅助器具;对患侧功能不可恢复或恢复很差者,应充分发挥健侧的代偿作用;对家庭环境作必要和可能的改造。 脑卒中的预后 影响脑卒中功能结局的因素: 1、年龄:≥75岁; 2、合并症与继发性功能损害; 3、病灶部位与严重程度; 4、康复治疗; 5、家庭与社会的参与。 谢谢! ③桥式运动(仰卧位屈髋、屈膝、伸髋挺腹运动,维持姿势酌情持续5-10秒) 5、物理因子治疗:局部的机械性刺激如拍打、冰刺激、功能性电刺激等。 6、传统疗法:按摩、针灸等。 (四)恢复早期康复训练 脑卒中恢复早期指发病后的3-4周,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2-3期,此期患者从偏瘫侧肢体弱的屈肌与伸肌共同运动到痉挛明显。。 康复目标:抑制痉挛,促进分离运动恢复, 加强偏瘫侧肢体的主要活动并与 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 运动训练顺序按照人类运动发育的规律: 床上翻身→坐→坐位平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 1.床上与床边活动 ①双上肢上举运动:患侧主动参与程度加大。 ②双下肢交替屈伸运动 ③桥式运动:延长时间、增大难度。 ④床边坐与床边站 2、坐位活动 ①坐位平衡训练:前、后、左、右重心转移。 ②偏瘫侧上肢负重(患侧体侧伸肘、腕背伸900、伸指,重心偏向患侧) ③上肢功能活动 ④下肢功能活动 3.站立活动 ①站立平衡训练 ②偏瘫侧下肢负重 4.平行杠内行走 前提:偏瘫侧下肢能够适应单腿支撑。 踝背屈无力者,可穿戴踝足矫形器。 5.室内步行行走与户外活动 前提:能较平衡地进行双下肢交替运动,可进行室内行走。 上下台阶训练的原则:健腿先上,患腿先下。 户外活动:体力可,偏瘫侧下肢运动控制能力较好。 6.物理因子治疗 重点:针对偏瘫侧上肢的伸肌,改善 伸肘、伸腕、伸指功能;偏瘫侧下肢 的屈肌,改善屈膝和踝背屈功能。 方法:功能性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和低中 频电刺激。 7.传统方法 针刺和按摩等,部位选择偏瘫侧上肢伸肌和下肢屈肌,以改善相应的功能。 (五)恢复中后期的康复 指发病4周后-6个月,相当于Brunnstrom3-6期。此期患者从偏瘫侧肌肉痉挛明显,能以共同运动的方式主动运动,到肌痉挛减弱,出现选择性肌肉活动,直至分离运动平稳,协调性良好。 目标:抑制痉挛,纠正异常运动模式,改善 运动控制能力,促进精细运动,提高 运动速度和实用性步行能力,掌握日 常生活活动技能。 顺序:由近到远,由粗到细。 1.上肢和手的治疗性活动 (1)反射性抑制模式降低上肢屈肌张力 (2)主动或被动地进行肩胛骨的前伸运动降低上肢屈肌张力 脑卒中的康复 主要内容 1.脑卒中后出现的各种功能障碍。 2.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特点。 3.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 4.脑卒中康复的目标与原则。 5.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康复措施。 脑卒中定义 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的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 包括: 1、缺血性因素: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2、出血性因素: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流行病学调查 年发病率:200/10万 年死亡率:80/10万~120/10万 存活者中70% 以上功能障碍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