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麻醉与神经系统幻灯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椎前神经节 呈不规则的节状团块; 位于脊柱前方,腹主动脉脏支根部; 主要有: 腹腔神经节 主动脉肾神经节 肠系膜上神经节 肠系膜下神经节。 5)交通支(communicating branches)   连于交感干神经节与相应脊神经之间的神经纤维,分白、灰交通支。   白交通支(white communicating branches) 由脊髓灰质侧角细胞发出的具有髓鞘的节前纤维,仅存于T1~L3节段各脊神经的前支和相应的交感干神经节之间。   灰交通支(white communicating branches) 由交感干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31对脊神经中全有,色灰暗。 节前纤维  节后纤维 白交通支  灰交通支 6)交感神经的分布   脊髓灰质侧角发出的节前纤维在交感神经节内换元后,节后纤维分布规律:  (1)T1~T5脊髓节段的节后纤维支配头、颈、胸腔脏器及上肢的血管、汗腺和竖毛肌;  (2)T5~T12脊髓节段的节后纤维支配腹腔肝、脾、肾等实质性器官和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  (3)L1~L3脊髓节段的节后纤维支配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盆腔脏器和下肢血管、汗腺和竖毛肌。 *内脏大神经:   从T5或T6~T9节段侧角的部分细胞发出的节前纤维,到达交感干后,不交换神经元而是穿过交感干神经节到腹腔神经节交换神经元。 *内脏小神经:   从T10~T12节段侧角的部分细胞发出的节前纤维,到达交感干后,不交换神经元而是穿过交感干神经节到主动脉肾神经节交换神经元。 7)交感神经系统外周突触和受体 节前与节后神经元多形成轴突-树突型突触; 节前神经元膜上有多种受体: Glu、Asp、GABA、Gly 5-HT、SP、OT、VP Ach、CA 意义:调节节前神经元递质释放 节后纤维通过曲张体与效应器接触; 3~3.5万 三种形式神经-平滑肌接头 紧密型:间隙为20nm 分布输尿管,精囊,虹膜等,平滑肌间形成合胞体 巯松形:间隙为80nm 分布于血管外膜与中膜交界层内,而内层无分布 大动脉平滑肌内:间隙较宽,神经分布少 2.副交感神经(parasympathetic nerve) 1)副交感神经的组成 中枢部:(低级中枢) 位于脑干的副交感神经核 脊髓骶部: 第2-4节段灰质的骶副交感核 周围部: 副交感神经节、进出此节的节前和节后纤维 2)副交感神经节 器官旁神经节 器官壁内神经节 颅部副交感神经   其节前纤维行于第Ⅲ、Ⅶ、Ⅸ、Ⅹ对脑神经内. 中脑的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换元) ——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睫状肌脑桥的上泌涎核: 面神经——(翼腭神经节换元) —— 泪腺、鼻、口腔以及腭黏膜的腺体—— (下颌下神经节) —— 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延髓的下泌涎核: 舌咽神经——(耳神经节换元)—— 腮腺 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迷走神经——(胸、腹腔脏器附近或壁内的副交感神经节换元) ——胸、腹脏器(除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 脊髓2-4骶副交感核 骶神经前支 骶前孔 盆内脏神经 盆丛 脏器旁、壁内神经节 节后神经纤维 结肠左曲以下的消 化管和盆腔脏器 骶部副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系统 节前神经元位于脑干和下位脊髓内 中脑: E-W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延髓: 上泌涎核→面神经 下泌涎核→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背核→迷走神经→胸腔和腹腔脏器 脊髓骶段: 形成盆神经→降结肠,直肠,膀胱,子宫等平滑肌及其血管 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概念:将电兴奋和肌丝滑行联系起来的过程。 过程: 1.电兴奋通过横管传到肌纤维深部; 2.三联管传递信息; 3.肌浆网对钙的释放和再聚积. 肌管系统 纵管及横管 三联管 纵管 横管 肌管的作用 横 管:传AP至肌细胞深部 纵 管:贮存、释放、聚积钙 三联管:兴奋- 收缩耦联部位 三联管 信息传递 1.钙内流 触发 2.IP3触发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一)肌丝的分子组成 粗肌丝:由肌凝蛋白组成 细肌丝: 由肌纤蛋白、原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组成 横桥特性: 与肌纤蛋白结合,扭动、解离、复位、再结合…. 2 有ATP酶活性 滑行过程: 三、麻醉药物对躯体运动的影响 全麻药 局麻药 肌松药 ㈠全麻药对躯体运动的影响 吸入性麻醉药 经肺泡动脉入血,而到达脑组织,阻断其突触传递功能,引起全身麻醉 ; 与其脂溶性之间有鲜明的相关性,即脂溶性越高,麻醉作用越强; 溶入细胞膜的脂质层,使脂质分子排列紊乱,膜蛋白质及钠、钾通道发生构象和功能上的改变,抑制神经细胞除极,广泛抑制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全身麻醉。 各种全麻药(吸入性、静脉注射性)对肌肉活动和肌张力的影响是不同的。 大脑皮层被抑制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