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发光材料研究进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75: 利用H钝化悬挂键,大大降低缺陷密度,随后实现了p和n型掺杂 a-Si室温电导率随掺杂浓度变化 利用PECVD,可在低温(100-400度)大面积( 1m2)生长a-Si:H薄膜 低温:可使用廉价、柔性衬底,如玻璃、塑料 掺杂技术和合金技术简单,可制作低成本太阳能电池 以及平板显示薄膜晶体管 可见光波段吸收系数比晶Si高一个量级,用1μm厚的a-Si膜即可吸收90%能量。这是它成为低成本太阳能电池的最主要因素 态密度 扩展态和局域态 光照时,可产生多余的悬挂键缺陷,导致电学性质和光学性质改变 Staebler-Wronski效应 可通过与Ge, C, O, N等形成合金,调节能带结构 PECVD 电感耦合产生等离子体 电容耦合气体放电,产生等离子体 生长非晶Si薄膜的PECVD系统 薄膜沉积过程: (1) 初级反应:硅烷于等离子体中被电子撞击后产生离子及中性的基团 (2) 次级反应:初级反应的产物向生长表面输送及产物间再互相碰撞形成新的基团 (3) 表面反应:初级及次级产物于基板表面吸附 (4) 表面反应形成薄膜,并释放其它气体产物回等离子体中 (1) SiH3与Si-H作用,将Si-H键打断释放SiH4,形成硅悬键(Si-) (2) 硅悬键(Si-)吸收SiH3基团形成Si-SiH3* (3) 由Si-SiH3* 形成Si-Si-H及释放氢气 (4) SiH键与邻近Si-H联网形成稳定结构 SiH3基团寿命最长,是沉积a-Si:H薄膜的最主要基团 非晶硅电池结构:pin结构最常用 两种结构光都从p型一侧入射 空穴迁移率低,利于空穴收集 沉积次序不同 对衬底透明度要求不同 同质结与异质结电池 异质结:将p层换成宽带隙的a-SiC,提高短波区域的吸收效率 非晶Si叠层电池 单结 同带隙双结 异带隙双结 三结 室内产品(弱光性能好) 室外产品(大面积) 应用范围广 缺点:光照不稳定性 通过生长时氢稀释可减轻光照不稳定性 缺点:效率较低 a-Si材料的带隙较宽,实际可利用的主要光谱域是350-700nm, 相对较窄 a-Si太阳电池开路电压与预期值相差较大 迁移边存在高密度的带尾态,掺杂杂质离化形成的电子或空穴仅 有一定比例成为自由载流子,费米能级距带边较远; 材料多缺陷,载流子扩散长度很短,电荷收集主要靠内建电场驱 动下的漂移运动,输出电压较低 a-Si材料局域态密度较高,载流子复合几率较大,二极管理想因子通常大于2,与n=1的理想情况相差较大 a-Si太阳电池的p区和n区的电阻率较高,接触电阻较高,甚至存在界面势垒,带来附加的能量损失 克服非晶Si薄膜太阳电池性能的光致衰退 加强带有a-Si合金薄膜成分或者具有a-Si廉价特色的混合叠层电池的研究,结合自身优点与其它电池的优点 进行产业化新技术途径的开发,实现更大规模的太阳电池产业化 非晶硅发展方向 纳米线结构 纵向吸光 侧向收集 第十章 多晶硅、非晶硅太阳能电池 /s/1jIBugrc 10.1 多晶硅性质及优点 电池片形状:方形更合算,多晶硅通过浇铸可直接获得方形 多晶硅生产工艺不断取得进展 每生产周期(50小时)可长200公斤以上硅锭,晶粒达厘米量级 单晶硅工艺用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效率接近单晶电池 工业化角度,重心已由单晶向多晶发展 多晶硅电池 块状(bulk)电池 用含有大量单晶颗粒的集合体,或废次单晶硅料和冶金级硅材料熔化 浇铸而成。电池工艺与单晶硅相似,但材料制备简便,成本较低 薄膜(thin film)电池 用CVD、溅射法等结合再晶化过程制备 成本低于单晶硅电池,效率高于非晶硅薄膜电池 太阳能级多晶硅料技术要求 多晶硅产业链两大分支 各环节成本比重 多晶硅性质 多晶硅与单晶硅差异主要表现在物理性质不同: 力、光、热学性质的各向异性远不如单晶硅明显 电学性质:导电性远不如单晶硅 化学性质:几乎无差异 优点:材料利用率高,能耗小,成本低,生长简便,易于大尺寸生长 缺点:晶界、位错等缺陷密度高,杂质浓度较高 10.2 铸造多晶硅制备方法 浇铸法 1975年Wacker公司首创 结晶时控制固液界面的温度梯度,保证固液界面在同一平面上 优点: 工艺成熟,简单 能耗低 缺点: 所用坩埚为石墨、石英 污染严重,杂质较多 需要翻转坩埚,炉产量较小 铸造多晶硅制备方法 定向凝固法 定向凝固法通常指的是在同一个坩埚中熔炼, 利用杂质元素在固相和液相中的分凝效应达到提纯的目的, 同时通过单向热流控制, 使坩埚中的熔体达到一定温度梯度, 从而获得沿生长方向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