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射治疗设备的发展(综述).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肿瘤放射治疗设备的发展 魏 党 放射治疗设备是利用电离辐射对肿瘤进行治疗的装置, 主要有 γ刀、电子直线加速器、 近距离放疗设备和通过计划系统完成的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仪 等。近距离放疗是将封装好的放 射源,通过施源器或输源导管植入患者的肿瘤部位进行照射 [1] ,或是将细针管插植于肿瘤体 内导入射线源实施照射的放疗技术; 而调强适形是通过改变射束剖面强度分布, 达到形状适 形和剂量适形的放疗技术。 一. 发展概述 恶性肿瘤是我国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目前人类对恶性肿瘤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 放 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现阶段治疗肿瘤的三大手段。约有 70%的肿瘤患者需 要进行放射治疗; 治疗时各种不同类型的射线穿过机体, 会受肌体中大量存在的水分子的阻 挡,其射线的能量可以使水分子电离或激发, 形成正、负离子,进而生成活泼自由基或强氧 化剂,使细胞中的 DNA、RNA等分子键断裂,最后导致细胞变形、遗传基因改变或死亡。放 射治疗除了与临床肿瘤学、 放射物理学和放射生物学有关外, 放射治疗设备的发展起了非常 重要的作用;放疗设备是利用电离辐射对肿瘤进行治疗的装置。从 1895 年伦琴发现了 X 线 后不久就开始了放疗技术。其发展过程大致为: 1. 1898 年天然放射性核素镭分离成功; 1913-1937 年各种能量的 X 射线管研制成功,为 早期的放射治疗提供了两种辐射源 - 镭源 (226Ra)和 X 射线治疗机, 它们产生的放射能量均 在千电子伏 (keV)范围,而相应的 X 线管电压在 kV 范围。 所以 1896-1950 年这一时期放疗 叫“ kV”阶段。 2. 1951 年至今,放射治疗的放射能量进入到“ MV”阶段。 60 60 通过反应堆生产出人工放射性核素钴 -60 ( Co)后,在 1951 年加拿大人首先产生出 Co 治疗机。 1948 年后各种医用加速器研制成功, 加速器可以产生电子束、 X 线束。 最早在 1951 年电子感应加速器应用于临床。 1953 年电子直线加速器应用于临床。 1970 年电子回旋加速 器应用于临床。其辐射能量达到 MeV范围,治愈率比“ kV”阶段有了显著提高。 我国在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制造钴 -60 治疗仪,是当时主要放疗设备,发射 γ射线,其 能量相当于 3~4MV的 X 线。其特点是: γ射线皮肤剂量低,穿透力强,深部剂量高,适合 深部肿瘤治疗; 骨组织吸收量低, 适合于骨肿瘤治疗及骨旁病变的治疗。 γ射线主要是向前 散射,旁向散量少,降低了全身剂量,全身反应轻。缺点是装源量小,半衰期短,需要定期 60 60 更换钴源。 Co治疗设备可分成固定式、旋转式和 γ刀三种。目前各级医疗单位采用的 Co 治疗机 80%以上是国产机。 1951 年瑞典神经外科学家 Lars Leksell 提出立体定向放射手术概念

文档评论(0)

kxg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