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内容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第一节 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的涵义及基本取向 (一)什么是课程目标 目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 课程目标:根据教育规律和教育目的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 内涵的基本点:预期希望;价值蕴含 (二)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 (三)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价值取向(知识、学生、社会) 形式取向(普遍性目标、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二、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一)学习者的需要(个体、群体) (二)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民主公平化) (三)学科体系(学科知识传递与发展的需要;学科专家的建议) 三、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原则与环节 (一)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原则 1.社会需求与学生个体需要相统一原则 2.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统一原则 3.适应性与超越性相统一原则 4.外显性与过程性相统一原则 5.学科特殊功能与课程整体功能相统一原则 (二)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 (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分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选择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确定课程目标) 四、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 (一)我国传统课程目标存在的问题 1.过分重视学科知识方面的目标,忽视学生的需要 2.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的单一功能,未能体现学科发展的整体功能 3.过于重视未来生活的需要,忽视学生的现实社会生活 4.过于注重“教程”而忽视“学程” (二)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重视课程目标中学生“兴趣(态度)”的培养 2.加强“习惯”在课程目标中的重要地位 3.加强“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在课程目标中的重要性 4.确立“经验”在课程目标中的位置 第二节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涵义 (一)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的标准和任务的规定或设想,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准备在学生身上实现的预期变化。 (二)教学目标与 课程目标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与 教学目的的关系 2.情感领域目标分类 美国学者克拉斯沃尔认为,情感或态度的教学是一个价值标准不断内化的过程。但要将这些情感的心理发展过程转化为可观测的外显行为的学习目标是非常困难的。 ①接受或注意:指学习者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表示:描述、指出、选择、示范等。 ②反应:指学习者不仅注意,而且主动参与,作出反应。如作业、讨论、阅读等。包括默然、愿意、满意三个程度。表示:示范、说出、表现等。 ③价值判断:指将特殊的对象、现象、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包括接受、偏好、信奉三种状况。表示:解释、判断、示范、申辩等。 ④价值观组织:整合不同价值标准,形成价值体系的过程。表示:解释、申辩、判断等。 ⑤价值的个性化(性格化):价值体系内化,观念、态度、信仰融为一体。表示:表现、实践、示范等。 3.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 ①知觉 ②心向 ③有指导的反应 ④机械练习 ⑤复杂的反应 ⑥适应 ⑦创作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1.态度 2.动作技能 3.言语信息 4.智力技能 5.认知策略 (三)梶田叡一的教学目标分类 1.达成目标 2.提高目标 3.体验目标 (四)我国传统的教学目标分类 发展轨迹:双基—三基—三基一个性 1.授受基础知识 2.形成基本技能 3.发展基本能力 4.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五)新课标中对教学目标的分类 1.结果性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 2.体验性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表现性目标(综合实践、艺术类课程) 结果性目标 结果性目标细化为“知识”和“技能”两个子领域。知识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水平;技能分为模仿、独立操作和迁移三个水平。这种划分相对于国外的层次划分更简便,更易把握和操作。 体验性目标 本着易于操作的原则,课程标准将体验性目标分为三个层次水平:经历(感受)、反应(认同)、领悟(内化) 表现性目标 课程标准将表现性目标划分为两个层次水平:复制和创作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促进全面发展) 2.系统性原则(一般到特殊的完整层级;各种资源状况的有效整合;课程研制的基本环节) 3.具体性原则(目标陈述明确具体,可观察、测量和操作,避免含混不清、模棱两可) 4.层次性原则(具有从低到高的层次结构) (二)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步骤 1.目标分解(以单元课程教学目标为例) (1)学习需要和兴

文档评论(0)

ki665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