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脯氨酸催化不对称羟醛缩合反应机理研究进展
2006年第26卷
第11期,1463~1467
有机化学
ChineseJournalofOrganicChemistry
,,0l,26.20o6
NO.11,1463~1467
?
综述与进展?
脯氨酸催化不对称羟醛缩合反应机理研究进展
樊建芬孙云鹏.肖鹤鸣6
(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省有机合成重点实验室苏州215123)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南京210094)
摘要脯氨酸催化不对称直接羟醛缩合反应是近年来不对称合成研究的热点.综述并讨论了分子内和分子间不对称直
接羟醛缩合的反应机理及其微观过程.
关键词脯氨酸;不对称直接羟醛缩合;反应机理
ProgressintheStudyontheReactionMechanismsof
Proline?CatalyzedAsymmetricDirectAldolReactions
FAN,Jian—FenSUN,Yun—Peng.XIAO,He—Ming
(.KeyLaboratoryofOrganicSynthesisofJiangsuProvince,Faculty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
SuzhouUniversity,Suzhou215123)
(FacultyofChemicalEngineering,Nanj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Nanjing210094)
AbstractAsymmetricdirectaldolreactionisoneofthecentralstudyissuesinthefieldofasymmetric
synthesis.Inthisreview,reactionmechanismsofproline—catalyzedintra—andinter—molecularasymmetric
aldolreactionsarepresentedanddiscussed.
Keywordsproline;asymmetricdirectaldolreaction;reactionmechanism
发展催化对映选择反应是有机合成领域最具挑战
的工作,羟醛缩合(aldo1)是合成C—C键的重要反应之
一
【l】
,醛(酮)采用不对称加成,能有效地合成某一对映
体过量的加成物,获得光学活性产物,如羟基醛(酮),
a一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和1,2一二醇等有机化合物【2】.不
对称aldol反应具有立体选择性()高,反应操作简洁,
产率高及经济性等优点【引,深入研究其微观机理对于新
型合成反应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
值.
脯氨酸是不对称合成反应中最常用的催化剂[4,51,
其分子中既有羧基又有氨基,反应中生成的亚胺或烯胺
中间体结构较为稳定,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因此,在不
对称羟醛缩合反应中应用广泛.本文将主要讨论脯氨酸
催化的分子内和分子间不对称直接aldol反应的反应机
E—mail:jffan9802@sina.tom
ReceivedJuly18,2005;revisedJanuary26,2006;acceptedMarch3,2006
江苏省有机合成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No.JSK010)资助项目.
理及其微观过程.
从相关的文献报道来看,有关分子内羟醛缩合反应
的微观机理有四种不同的观点,主要区别在于形成的中
间体和过渡态的结构不同.分子间羟醛缩合反应的微观
机理,普遍认为是List等提出的烯胺中间体机理【,们,量
子化学研究在微观层次上对此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1分子内羟醛缩合反应机理
三酮1的分子内环化反应曾被广泛研究[7~10】.三酮
分子1在脯氨酸(2)的催化作用下首先环合形成中间
体S,S-3,进而脱去水分子形成a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4,反应过程如Scheme1所示卜.
有关这一反应的微观机理存在争议,焦点在于中间
1464有机化学Vo1.26,2006
S-proline(2)
O
OH
S.S.3
Scheme1
-
H20
O
体,3的形成机理,先后有四种不同的观点.70年代初,
Hajos和Parrish最先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反应机理【l,】,即
Scheme2所示的甲醇胺机理和Scheme3中TS2所示的
烯胺机理.甲醇胺机理认为.脯氨酸(2)中吡咯烷环上
的N原子首先亲核进行三酮分子1中五元环上的羰基
碳,形成甲醇胺中间体5,进而发生分子内重排,经过
渡态TS1脱去脯氨酸形成,3中间体.他们提出的烯
胺机理认为.脯氨酸的N原子首先亲核进攻三酮分子
端位羰基碳,经脱水形成烯胺中间体6,6中端位烯碳原
子再亲核进攻三酮五元环上的羰基碳形成C—C键,经
过渡态TS2得到中间体,.3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