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菊属植物的耐热性研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1.1.2地被菊的抗性育种和引种推广 菊花依用途可分为:切花菊、盆栽菊和露地观赏菊(主要是地被菊)。地被菊因 其使用年限长(‘{一5年),栽培管理粗放,花繁色艳、植株低矮等诸多优点而在园林 绿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如北京、银川、长春、哈尔滨、徐 州、西安等地对地被菊的引种栽培应用较多。在地被菊的抗性筛选和引种推广过程 中,主要通过人为控制田问生长环境进行抗旱、抗热、抗寒、耐贫瘠、抗污染等方 面的研究,并对其田间表现和外部形态进行观察评价。高政平等(2001)在徐州引 种栽培地被菊,并进行了水分和肥力试验,表明地被菊耐干旱瘠薄,耐粗放管理, 肥水过多反而贪青生长、影响开花。刘晓东等(1993,1996)试验得出地被菊的在 佳木斯一线及其以南地区可推广栽植,仅在栽培的第卜2年稍加埋土防寒即可越冬, 成年以后则不加任何保护措施,就可越冬成活。而在黑河地区抗寒性较差、花期过 短、观赏价值不高。在大庆地区,由于盐碱土壤的影响,地被菊生长不良。张玄兵 等(2001)将地被菊引种到海南,发现在高温季节里,地被菊不但花期缩短,而且 生物学性状也出现差异。由以上文献可知,地被菊的抗寒抗旱能力强,在北方地区 大多能推广运用到园林绿化中。但南方地区的高温影响了其生长发育,限制了它的 栽培应用范围。地被菊的育种“主攻方向在于提高抗逆性并扩大适应地区,着重作 宏观的露地地被栽培。这样,地被菊就可与盆栽菊、切花菊鼎足而三,相互补益, 以适应不同的园林与生活需要”(陈俊愉,1997)。 1.1.2园艺植物耐热-陛研究进展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园艺植物的高温伤害及其耐热性进行了一些研究,某些方 面已深人到细胞与分子水平。现就有关研究动态及进展作简要综述。 1.1.2.1植物外观形态及叶片解剖结构与耐热性的关系 高温对植物的外观形态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往往比较直观,易引起人们的重视。 植物遭受高温胁迫后,在外观形态表现多种生理症状。高温促使幼苗徒长,植株长 势变弱,叶片萎蔫和水浸状,由绿转灰白色继而变黄;花期缩短,花芽数减少,花 器发育不良,花粉生活力下降,授粉受精不正常,产生落花、落果或形成畸形果(Starck etal,1994)。刘东焕等(2003)发现夏季高温条件下的山茶花叶片常有焦灼现象。高 惠兰等(2002)研究显示,29.5oC的温度能引起火鹤花产生伤害,叶片发育缓慢, 叶面积变小,花色变淡。沈元月等(1998,i999)发现高温显著地抑制了桃花花器 官的正常发育,并使其花色变浅。陈日远等(1994)研究发现40C下红掌高温处理 6—8h,叶片呈现严重的灼伤。缪吴珉和曹培生(2002)认为:高温下黄瓜花药发育不 良、花粉活力下降并最终导致授粉受精不良。按照科学设计方法在控制条件下或者 田间自然高温条件下进行抗性实验,然后根据症状出现时间的早晚和严重程度可以 4 子的叶片受害程度差异来判断其耐热性的大小。 植物器官结构差异也能反映出耐热性的大小。革质或蜡质的、密生茸毛的叶片, 能有效地反射太阳光而降低体温,有利于增强植株的抗热性(刘祖祺和张石城, 1994)。彭永宏和章文才(1995)发现耐热性不同的猕猴桃品种具有不同的叶片结构, 耐热能力较强的品种有较大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比例 及较高的气孔密度。叶片组织在高温下会发生变化,微观结构的稳定性同耐热性是密 切相关的。苗琛和利容千(1994)研究得出高温胁迫下耐热的甘蓝叶肉细胞结构基 本完整,而热敏的甘蓝叶绿体结构受热刺激破坏较大。通过对植物叶片的形态解剖 或高温下植物微观结构变化的观测,既可以为耐热育种提供细胞学的理论依据,又 可以对种质资源进行性状鉴定。 1.1.2.2植物细胞膜系统稳定性与耐热性的关系 细胞结构特别是膜结构的稳定性与植物的耐热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张宗申等, 2001;马德华等,1998)。由于质膜是活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界面与屏障,各种不良环 境因素对细胞的影响往往首先作用于质膜,高温伤害会影响其结构与功能,胞质外 渗量增加,组织浸出液中电解质浓度随之增高,电导度升高。盛爱武等(2000)指 出热胁迫下的红掌叶片膜透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王风兰等(2003)对铁炮百合的研 究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百合细胞膜热稳定性逐渐降低,抗热性强的品 系比抗热性弱的品系保持更大的膜稳定性。黄志刚等(2003)研究非洲菊未生根组 培苗后发现高温处理后的组培苗细胞膜相对电解质渗透率与存活率之间存在良好的 温使草坪草细胞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