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世纪应用心理学系列教材第二章 运动动机主要内容第一节 运动动机概述第二节 动机与运动表现的关系第三节 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一节 运动动机概述一、运动动机的概念动机(motivation)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其基本含义是: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念头、愿望或理想等(毛志雄, 2003)。运动动机被定义为推动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内部动力。第一节 运动动机概述一、运动动机的概念运动动机的产生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机体内部的因素,即需要;二是机体外部的因素,即诱因。运动动机常常取决于需要和诱因的相互作用,其中内因是主要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第一节 运动动机概述二、运动动机的功能(一)始发功能运动动机可以引起和发动人们的体育活动,使他们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如为了获得教练的赞扬而刻苦训练,为了退役后的生涯规划而努力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等。第一节 运动动机概述二、运动动机的功能(二)指向或选择功能运动动机不仅可以激发行为,而且可以指引活动向某一目标进行或选择活动的方向。如在成就动机的支配下,运动员主动选择高难度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第一节 运动动机概述二、运动动机的功能(三) 维持和调整功能当动机激发起某种活动后,活动能否持续下去,同样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如运动动机与坚持时间的长短有关。当参加感兴趣的活动时,会坚持很长时间,即使遇到困难也会设法克服。第一节 运动动机概述三、动机的分类 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性质,分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物性动机(biological motivation):也称驱力,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社会性动机(social motivation):以人的社会性需要为基础。第一节 运动动机概述三、动机的分类 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根据需要的特点,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直接动机(direct motivation):是以直接兴趣为基础,指向活动过程的动机。间接动机(indirect motivation):是以间接兴趣为基础,指向活动结果的动机。运动员会同时受到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的驱使。相比而言,直接动机对行为的推动作用更为有效。第一节 运动动机概述三、动机的分类 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根据心理动因来自自身需要还是由外界条件诱发,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是指来源于外部原因的动机。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是来自于个体内在需要的动机。一般来说,运动员可能同时受到两种动机的影响,同时具有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运动员发展最好。第二节 动机与运动表现的关系动机与运动表现的公认的四大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理论认知评价理论目标定向理论第二节 动机与运动表现的关系一、归因理论基本观点归因(attribution):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章志光, 金盛华, 1996)。归因理论是关于判断和解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动机理论。归因理论关注人们对行为发生原因的解释。人们对于成功和失败的归因会影响努力和坚持,以及对于成功的思考和感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运动动机。第二节 动机与运动表现的关系一、归因理论基本观点韦纳认为,在遇到事情时,个体通常会做出如下类型之一的归因:能力、努力、运气和任务难度。四种归因可以归纳为三个维度: 控制点。成败是由内在因素还是外在因素决定。能力和努力属于内在因素,运气和任务难度属于外在因素; 稳定性。成败是相对稳定还是随时间发生变化。能力和任务难度是稳定的,努力和运气是变化的; 可控性。努力是可以控制的,而能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不可控的。第二节 动机与运动表现的关系一、归因理论归因理论在体育运动中的运用对运动表现的正确的归因是激励个体积极主动学习、训练并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有计划的归因训练既可以改变运动员认识成绩的方式,也可以改变运动员的实际表现(Miserandino, 1998; Orbach, Singer, Price, 1999)。第二节 动机与运动表现的关系第二节 动机与运动表现的关系二、自我效能理论基本观点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或者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第二节 动机与运动表现的关系二、自我效能理论基本观点自我效能的形成受4种信息影响,即: 成功表现:直接经验,指自己已有的成功经验和优异表现; 替代经验:间接经验,指通过参照榜样的表现与结果所获得的自己能否成功的判断; 言语说服:指他人利用鼓励性话语或正向反馈,使个体相信自己具有完成任务的能力; 情绪唤醒:指情绪是否积极和情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mericanculture小学英语美国文化专题.pptx VIP
- 中国珠宝首饰传统文化 夏商周 中国古代夏商周(商)首饰种类2.pptx VIP
- 大学生科技创新课程之中美青年创客大赛(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 慕课 章节测验 期末考试答案.docx VIP
- 中国珠宝首饰传统文化 夏商周 中国古代夏商周(夏)首饰种类1.pptx VIP
- 【课程思政案例】《机械设计基础》.docx VIP
- 2025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考前密训10页纸.docx VIP
-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期末考试答案.docx VIP
- 检验科重点专科汇报.pptx VIP
- 重大社2024《财务实训教程—智能财务共享》教学课件-费用共享.pptx VIP
- AmericanCulture.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