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试题赏析.docx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试题赏析.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试题赏析 高中物理《考试大纲》规定的力学部分的六个学生实验中,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原理、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数据处理方法(图像法)、误差控制(平衡法)等,对学生 的思维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是考纲 规定的十一个学生分组实验(包括电学部分)中的难点之一, 因而,受到命题专家的青睐,每年命制的十八套试卷(全国、 自主命题省份)都有所考查?本文拟根据《考试大纲》中的 实验能力要求及实验试题的核心器材进行分类赏析.(为节 省篇幅,部分试题节选了试题的一部分, 省篇幅,部分试题节选了试题的一部分, 部分试题省 析过程). 、基于教材的基本实验 (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小吊盘中不放物块,调整木板 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的 占 八、、? 按住小车,在小吊盘中放入适当质量的物块,在小车 中放入袪码. 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获得带有点列的纸 带,在纸带上标出小车中硅码的质量m? 按住小车,改变小车中袪码的质量,重复步骤③. 在每条纸带上清晰的部分,每5个间隔标注一个计数 点.测量相邻计数点的间距si, s2,….求出与不同m相对应 的加速度a. 以硅码的质量m为横坐标,la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 做出la-m关系图线.若加速度与小车和祛码的总质量成反 比,则la与ni处应成关系(填“线性”或“非线性”). 完成下列填空 (?)本实验中,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袪码的质量时, 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应 满足的条件是. 赏析此题来源于教材,与教材实验装置一致,但实验的 一些做法与教材不一样,并且设问方式很有特色. 1?教材中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是带有纸带的小车做匀速 运动,利用小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摩擦力,而本题 (1)①是小吊盘与带有纸带的小车一起匀速运动,用小吊 盘的重力与小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的合力平衡摩擦力. 2?本题(1)⑥中,以磋码的质量m为横坐标、la为纵 坐标,在坐标纸上做出la-m关系图线,从而验证在外力 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 ?与学生 熟知的教材实验的区别有二?一是教材中处理实验数据的方 法:以小车和车上石去码的总质量(M+m)倒数为lM+m为横坐 标,以加速度a纵坐标,做出aTM+m图像;二是质量仅为 小车上硅码的质量.这要求考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辨析 能力及灵活变通能力. 3.化曲为直”的思想仍是图像法处理数据的主旋律. (2)(?)中给出了 la-m关系图线,要求求出小车受到的 拉力和小车的质量.体现了 “规律与实验相融,公式与图像 并美” ?该问虽是常规的“数形结合”类题目,但在写la二f (m)函数表达式时要特别注意此式中的m应是小车质量M 与小车上袪码质量m的和,与图像中m的含义的不同. 本题考查验证牛顿定律实验基本原理的掌握、运用图像 处理数据的能力的同时,通过“变式”变换设置了两个难点 考查考生的思维的缜密性、灵活性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 问题的能力. 案例2 (2012年安徽卷 节选)图1为验证牛顿第二 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m,小车和磋 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 对小车拉力的大小. 赏析本题是对教材实验的基本考查.分别考查了考生平 衡摩擦及检验的方法和纸带的处理(求加速度)的能力?最 大的亮点是第二问:将M远大于m这一抽象的实验要求具体 化?考生对实验中“当M远大于m时,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 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的前提条件背的滚瓜烂 熟,但具体到实验操作时“M和ni”的取值问题,若没有实 际做过该实验,考生可能会显得束手无策. 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M远大于m”的取值条件:M是 m的3?5倍以上. 从此问可以看出,命题人对中学实验教学的期望,是一 种“能力发展观”,在高考中对物理实验的考查,尽管是 “纸笔测验”,但命题时还是力图通过“纸笔测验”来考查 考生的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在内的实验能力,他们对实验的考 查要求强调了如何操作”,要体现的是‘只有动手做过实 验才能得分”的实验设计理念. 二、源于教材中验证牛二律实验原理的延伸与拓展 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合力是袪码、袪码盘的总重 力,在计算小车的合外力时未计入袪码盘的重力,由做出的 a-F图像(图略)可得到袪码盘的重力约为0. 08 N. 本题是对教材中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原理的拓展和 延伸,避免了考查原实验?课本上的实验中,当满足小车的 质量远大于袪码和袪码盘的总质量时,细绳对小车的拉力约 等于袪码和袪码盘的总重力.因此在解决此类题目时我们应 注意和教材中实验对照,从实验原理和创新上多思考. 赏析本题将教材中基本的力学模型一斜面模型,力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