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辨证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经验
殷庆梅 张琪(常州市中医医院 常州 213000)
【摘要】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难治性心肌疾病,张琪教授总结多年临证经验, 阐述了扩张型心肌病与中医心胀病的对应关系;结合临证经验和硏究进展,总结 了张琪教授对扩张型心肌病进行辨证论治的经验,提出可按气阴两虚、瘀水互结 证,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以及阴阳两虚、水饮瘀阻证型 进行辨证论治。结合现代医学检查结果总结击相关专药,有利于扩张型心肌病中 医药诊疗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 中医辨证 心胀病 微观辩证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3) 41-0256-01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以心脏(左心室和/或右心 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原因不明的一种心肌疾病,也是除冠 心病和高血压以外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或猝死的一种主要心血管 疾病。其死亡率高,牛存期短,生活质量差,国外较多进行心脏移植,国内仍以 内科药物治疗为主,西医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有一定效果,但疗效并不满意。吾师 张琪教授,江苏省名中医,博士研究牛导师,师从国医大师周仲瑛、采良春、颜 德馨,以及孟河名家屠揆先。临证教研三丁余年,撷集各家经验,擅治心脑血管 系统疑难杂病,对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侍诊,受益匪浅, 故将张师辨证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经验整理总结如下。
1病名沿革
扩张型心肌病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病名,张师根据中医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认识 结合历代中医文献中关于“心胀”的论述,认为二者无论在临床表现、病因病机 及治则治法上均具有相似性,可将扩张型心肌病归于心胀病。国内亦有陆曙[1]、 李雁[2]、王克文⑶等学者支持这一观点。心胀论述最早出现于《灵枢middot; 胀论篇》,Fh “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提出了心胀之名,还详细论述 了 “胀”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王肯堂《证治准绳middot;杂病》曰:“心胀 者,烦心短气,卧不安。大抵寒胀多而热胀少,治者宜详辨之。”指岀心胀病性 以寒为主,但亦需要辨证论治。孟河医派名家费伯雄在《医醇媵义》⑷卷四《胀 病》中更加详细地阐述了心胀的辨证论治…。他认为:“心本纯阳,寒邪来犯, 阴阳相战,故烦满短气,而卧不安也。治之之法,但须发其神明,摧荡邪气,使 浮云不能蔽日,自然离照当空,太阳之火,不烦补助也。”根据此治则,自拟“离 照汤”治疗,对心胀病提出了系统的中医药辨证论治。
2病因病机
张师认为:心胀病的发病以先天禀赋不足为其先决条件,正气虚为根本原因, 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病机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心气不足、心阳不 振、阴血亏虚,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心肾阴虚,其至阴阳两虚。标实为外邪、瘀血、 痰浊、水饮。正气虚为根本原因,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或禀赋不足, 素体虚弱;或因病攻伐太过,损伤正气;或久病体虚,正气亏虚,卫外不固;以 致六淫邪毒乘虚而入,邪陷心包,或瘀血闭阻心脉,渐致心体胀大,心气耗散, 心阴受损,终致阳气虚衰,心脉鼓动无力,出现血脉瘀阻、水湿泛滥而发病。日 久心肾阳虚,水饮不化,水气凌心射肺;或心肾阴虚,阴损及阳,阴竭阳脱。病 情严重者可发展为心阳暴脱,其至阴阳离决而猝死。本病病位在心,涉及肺、脾、 肾诸脏。病性为平素为虚,发作期为虚实夹杂;病理因素为瘀血、痰饮、水湿。
3辨证论治
针对其治疗,皇甫谧早在《针灸甲乙经》就提出:“心胀者,心俞主之,亦 取列缺。”张老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心胀病治疗应遵循急则治标,缓则 治本的原则,急性发作期以治标为主,稳定期标本兼治补虚养心以培本,化瘀利 水以治标。稳定期可分为气阴两虚、瘀水互结证,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肾精 亏损、阴阳两虚证3个证型。发作期临床以阴阳两虚、水饮瘀阻为主。
3.1气阴两虚、瘀水互结 临床表现:气短喘促,心烦不寐,口干少饮,烦 热汗出,面顒暗红;或颈部青筋暴露,尿少肢肿,舌质红嫩,有裂纹或舌红绛, 有瘀斑,苔少,脉细数或结代。治宜益气养阴、化瘀利水,给予心胀I号方治疗。 药物组成:太子参30g,党参10g,黄精15g,五味子10g,麦冬15g, JH^15g, 丹参20g,地鳖虫10g,猪苓30g,益母草30g,楮实子15 g,炒麦芽30g。 方中太子参、党参、黄精、五味子、麦冬益气养阴;川苇、丹参、地鳖虫活血化 瘀;猪苓、益母草、楮实子利水,楮实子一药兼有养阴利水之功。诸药合用,共 奏益气养阴、化瘀利水之效。若阴虚明显者,则加用二至丸(女贞子30g、早莲草 30g)加强养阴。
3.2阳气亏虚、血瘀水停临床表现:动则喘甚,胸闷心悸,汗出湿冷,肢 冷畏寒,神疲腰酸,夜尿频多,面浮肢肿,舌质淡胖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