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慧,博士,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空间物理系教授,珞珈特聘教授,2011
年获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 )青年科学家BASU 奖, 2011、2013 和2014 年度
欧洲地球物理年会(EGU )奖励会员,2012 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3 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届优秀青年基金和中组部万人计划首届青年拔尖人才。
AGU 和EGU 会员,地球物理学科国内外著名SCI 期刊JGR 、AG 等审稿人。
近年来主要从事极区电离层、热层与磁层耦合方面的研究,包括高纬电流系
(场向电流和电离层水平电流系)及其对磁暴和亚暴的响应、磁层- 电离层-热层
三维模拟、亚极光区电场的观测与建模、亚极光区极化流对热层的影响、亚暴电
流系的演化过程及其触发机制等具有挑战性的国际前沿课题,已在 J. Geophys.
Res. 、Geophys. Res. Lett、Space Weather、Ann. Geophys.等地球物理学国际著名
SCI 期刊上发表论文25 篇(其中第一作者23 篇)。
与德国地学研究中心 CHAMP 组及美国密西根大学空间环境研究中心
(CSEM )等国外相关研究机构保持有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参加国际和国内学
术会议30 余次,2010 年主持第38 届COSPAR 大会亚暴专题小组会议(德国
不莱梅),参加IAGA 、IUGG 和WPGM 并做大会特邀报告6 次,担任EGU OSP
评审专家。
教育经历:
1996.9-2000.6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无线电物理系 学士
2000.9-2006.6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空间物理系 博士
2003.10-2005.9 德国地学研究中心(GFZ ) 联合培养博士
研究工作经历:
2006.11-2008.11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空间物理系 讲师
2006.11-2008.6 美国密西根大学空间环境与模拟中心 博士后
2008.11-2012.11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空间物理系 副教授
2012.11 至今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空间物理系 教授
2014.7-12 美国密西根大学空间环境与模拟中心 访问学者
获奖情况:
(1)美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科学家奖,2011 年
(2 )欧洲地球物理学会奖励会员,2011-2013-2014 年
(3 )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3 年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2013 年
(5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2 年
主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磁层- 电离层耦合,100 万
2 )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亚极光区极化流期间电离层-热层耦合,240
万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亚暴期间亚极光区极化流的观测与数值模拟研
究,45 万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亚暴电流系及相关磁尾动力学过程研究- CHAMP
与中国双星/Cluster 协同观测,27 万
5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电离层-热层耦合50 万
6 )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亚暴理论研究,5 万
国内外报告:
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 30 余次,特邀报告6 次
1. Wang H., H. Luehr, A. J. Ridley, S. Y. Ma, Statistical study of subauroral
polarization streams: solar wind and ionospheric control and its effect on the
thermosphere, 2011 AGU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Fall meeting, San Francisco,
CA, USA, 5–9 December 2011 (邀请报告).
2. Wang H., H. Luehr, K. Hausler, P. Ritter, The effect of Subauroral Polarization
Streams on the thermosphere: a statistical study, IUGG-2011, 28 June – 7 July,
Melbourn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