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根据机体的生理功能设计缓控释制剂 胃漂浮制剂 结肠定位给药 根据消化道各pH值,药物转运时间、酶与细菌对药物及辅料的作用,设计胃肠道给药系统 4、研究微粒给药系统在血液循环中的命运 为靶向给药系统设计奠定基础 长循环脂质体 Doxorubicin Lipid Membrane (Phospholipid + Cholesterol) Polyethylene Glycol 85~100 nm 5、研究新的给药途径与给药方法 6、研究中药制剂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 7、研究生物药剂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溶出速率测定方法 如改进溶出度测定装置、溶出介质等实验条件 建立各种新给药途径体外实验方法 建立模拟体内吸收的体外模型 如建立鼻腔给药、口腔黏膜给药、经皮给药等体外实验方法以及研究其合理性、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四、生物药剂学的发展 (一)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 II溶解度不好 透过性好 III 溶解度好 透过性不好 I溶解度好 透过性好 IV 溶解度不好 透过性不好 透过性 溶解度 低 低 高 高 “The rule of flve”: 当化合物的理化参数满足下列任意两项时,化合物在小肠中的吸收就差 分子量大于500; 氢键给体数大于5个; 氢键受体数大于10个; logP值大于5.0 药物在正辛醇和水中的 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logP) (二)药物的吸收预测 (三)多肽及蛋白类药物非注射给药研究 传统给药方式:注射途径给药 缺点:生物半衰期短,需长期反复给药,病人顺应性差 非注射给药途径的新剂型: 口服给药新剂型 非胃肠道黏膜给药系统(口腔黏膜给药、鼻黏膜给药、直肠黏膜给药、眼黏膜给药等) 肺内给药系统 透皮给药系统 皮下埋植系统 新剂型缺陷:生物利用度仍然较低 研究内容:考察影响多肽及蛋白类药物吸收的因素与寻找促进的方法,重点在如何提高多肽的生物膜透过性和抵抗酶降解 (四)分子生物药剂学 在细胞与分子水平研究药物与给药系统和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及药物在给药系统中的分子状态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影响。 在分子和细胞水平研究剂型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1、药物与生物膜和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2、载体的结构对药物生物转运的影响 3、药物的细胞内靶向与胞内动力学 4、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预测药物的吸收 可根据药物的分子片段、原子贡献、分子容积、氢键等,计算药物通过各种生物膜的渗透性,预测药物吸收 药物透过小肠的渗透系数受形成氢键能力、分子大小、分子所带电荷和极化率等因素影响 用动力学分子极性表面积(PSAD)预测药物在小肠等生物膜中的吸收速率 以氢键酸度和氢键碱度表示化合物形成氢键的能力,与药物经皮渗透系数相关 用原子净电荷预测药物透过角膜的吸收能力,氢键给体的正电荷和氢键受体的负电荷较大时,药物透过角膜的吸收系数较小,说明化合物形成氢键能力较强时对药物透过角膜的吸收不利 5、基因给药 6、药物对映体的生物药剂学研究 对映体理化性质相同,旋光方向不同,生理生化作用也不同 药物对映体往往只有一种对映体有显著药理活性,而另一对映体没有活性或活性较弱,加上在体内的立体选择性结合,导致其体内过程发生改变 对映体之间的空间构型不同,造成口服吸收上的差别 对映体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程度代谢作用不同 (五)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1、细胞培养模型在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应用 Caco-2 细胞模型----人小肠上皮细胞 2、生物物理实验技术在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应用 近代物理学与生物科学的结合和相互渗透,使得生物药剂学的研究进入细胞与分子水平 电子显微技术、扫描隧道显微技术的应用,使人们能直观地观察亚细胞的构造,甚至可以得到生物大分子的形象,可用来研究大分子药物和靶细胞的相互作用 中子衍射方法可用来研究药物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位置 振动光谱可用来研究生物膜与药物及其他膜外分子的相互作用 应用红外光谱(IR)、拉曼和红外光谱、DSC,IR,NMR可研究抗体与脂质体或药物和脂质体相互作用机理,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研究脂质体膜结构及对药物转运的影响 3、微透析技术在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应用 将一种具有透析作用且充满液体的微细探针置于生物体内, 与探针周围组织进行物质交换后测定其内的化学物质含量。可在麻醉或清醒的生物体上使用。 4、人工神经网络在生物药剂学中的应用 (1)生物利用度研究; (2)化合物构效关系的研究 。 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 药物颗粒 药物制剂 崩解或释放 胃肠道 肝 溶解 胆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