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除了哭泣我们还能做点什么?讨论灾后重建的慈善机制问题
2008-05-22 06:43:19
李承鹏
19日这天清晨8时,我常常提到的“老段”带着由十几辆车自发组成的队伍从绵阳出发,和其它繁多的民间搜救队伍不同的是,这支队伍中有攀登过珠峰的登山家,有退役的军人,有业余车手,也有专业的登山绳,他们是前往北川深处的一条沟里搜寻幸存者的,据消息说,沟里有不少人。酒吧老板老段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了,他的太太,因为丈夫几天不归家正和他进行冷战。
?
直到20日凌晨老段才回到成都,可他没有带回哪怕一个人,只带回一条受伤的农家狗。这也很慈悲,但和初衷有很大不同。
?
他们曾经用绳子拴住腰吊到到沟里,但一点人声都听不见。我说,也许幸存者已经不幸了,也许这条山沟根本就是假消息,这几天这样的消息和这样的搜救队散发在民间很多,大部份没有源头,当然也没有结尾。
?
更典型的是大家熟知的前几天传说于江油的某条短信,有军人叙述自己的妻子正面临分娩而无人救助,从网络或手机上收到消息的无数的人和车赶向那个地方,可很多天来,人们并没有找到军人的妻子,很长一段时间就断定这是谣言,甚至四川台记者在镜头前对公众说:如果真有其事,请这位军人站出来澄清,如果没有这样的事情,请大家不要再散布这样的消息。可是根据最新消息人们又得知军人和他的妻子确有其事,这反反复复消耗了很多精力和心情,像打了一场复杂的信息战争。
?
各种善良和混乱的消息在救援队伍中相互交换着,但官方机构却拿不出精准的搜救信息系统,因为几十年来官方的权力,哪怕是在救灾中的权力太集中了,当灾难真正发生时,官方信息部门包括官方色彩较重的红十字、各类民政部门却无能为力,只能去辟谣。
?
这不是四川的救援现状的全部,却是之一,因热情和善良蒙受信息误导的人碰到了另一场不大不小的困难,由于地震期间信息的爆发但缺乏可靠性,网络和短信在帮助了很多灾民同时也成为一定范围的流言集散地。由成都记者唐建光和成都传媒集团、网易、新浪共同推出的“救援盲区”平台适时产生,它具有一定可信度,但由于技术和人力原因,远远谈不上权威性,我曾经向唐建光询问过相关信息,他如实回答:我掌握的情况和你基本一样。
?
疑问是:为什么没有行之有效的统一信息平台?只能依靠民间的或者媒体的,可二者从功能和技术上都无法胜任这么大的灾难。我的疑问是:中国百姓相信的“主流”渠道呢,当老段、唐建光、和无数可爱的出租司机们、义工们都成为占姆士邦时,这就让人有点难过。
?
无法得到有效回报的汽油、人力、面包、救援绳、热情……是一种浪费。曾经作为救援信息互换平台的成都交通台现在呼吁:不要再以个人方式前往灾区,造成交通堵塞和资源浪费。可现在成都的情况是,仍有不少外地的人们前往灾区,由于没有更专业的技术和组织,虽然带着帐蓬、面包、清水却不得门而入,只能在成绵、成灌、成彭等高速路附近转悠,偶有深入山区的,大多也毫无收获,时与救护车与军车抢道,时时被强硬地赶回到成都市区里。就是这样,这是不容怀疑的善良动机,也是缺乏协调和效率的民间行为。而且似乎看上去是解决不了两者的矛盾,有人认为,中国的慈善事业机制应该相应改革,不能再仅仅依靠看似“民间”其实在群众眼里还是有官方色彩的红十会这样的机构了。
?
另一方面,“灾后认领孤儿”是人们最关心的话题,我接到足球报总编辑刘晓新无数次电话,他想认领孤儿,但又不知从何入手,他对自己认领的资格问题惴惴不安,我告诉他,政府现在正急于救人和防止余震,至少还得等上一周才能进入认领程序……随手翻看新浪博客或BBS就知道这是新一轮的救援热点,人们的急切愿望和现实状况出现反差,我问过奇迹逃生的“刘汉小学”负责人肖晓川关于认领孤儿的事,他说,其实有的孩子是否孤儿尚待确认,这个工作还得等几天。无论民政局还是红十会、青基会,都无暇顾及更遥远的“认领”,他们太累太忙,加之还有更微妙的程序问题,不知这次地震会不会突破过去的政策壁垒。
?
但孩子们现在急需在最短时间得到一个安定而温暖的家,远离心理阴影。但收养一个孩子却比生一个孩子还难,不知这算不算正常。
?
这次灾难使这个国家很像一个家,不仅激活了久违但一直就存在的民族自救能力,而且政府领导亲历第一线和快速反应也赢得更多的民心,当空政导演高希希告诉我中国空军从5000米高空跳入汶川创造了世界军事纪录时,作为普通民众一员的我的安全感也大大提高。但是,突发的地震仍说明了一些问题,比如说中国的民政和慈善机构是否太单一化,而这种单一化在重大灾难时已暴露出它应对的某些乏力。
?
几天前,我与置信集团、黄健翔、韩寒前往成都大慈寺红十字总会时,见红十会一位姓张的负责人已非常疲惫,她每天工作十四个小时以上,穷于应对各路捐助和救援,虽然有很多志愿者前来帮忙,但秩序肯定谈不上井井有条,红十会本身也承担了救援最多的职能,但是却不能满足外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