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3 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高血压等脑力劳动者的 高发病算不算工伤? 这些病种目前尚未被纳入职业病范畴,因此也不能算工伤,不能享受 工伤医疗待遇,但《职业病防治法》为此留有法律调整的空间。 我们因为受到经济承受能力约束,只能先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保障接 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体力劳动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法律涵盖 的人群和病种会有调整和增加。 * 2.2.4 工作时间心脏病引发死亡的工伤认定 首先根据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原因造成伤害的法律规定,其 死亡系因高血压而非因工作,因此不能依据本条认定为工伤。 但是根据第十五条(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 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如果其死亡系在并发48小时 内死亡的,应认定为工伤。如在48小时以外认定死亡的,不应认定 为工伤。 * 2.3 劳动能力鉴定实务操作 2.3.1 劳动能力鉴定概述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者因工或非因工负伤以及患病后,劳动 鉴定机构根据国家鉴定标准,运用有关政策和医学科学技术的方法 、手段,确定劳动者伤残程度和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一种综合评定 制度。 * 工伤认 定完成 用人单位或 个人向设区 的市级劳动 能力鉴定委 员会申请 作出 鉴定 结论 向省级劳动 能力鉴定委 员会申请2 次鉴定 个人、用人单位 或经办机构向 设区的市级劳 动能力鉴定委 员会申请复查 鉴定 终局 鉴定 病情稳定 60天内 或90天内 15天内 一年内 劳动能力鉴定操作指南示意图 2.3.1.1 劳动能力鉴定操作流程 * 2.3.1.2 劳动能力鉴定内容 A.劳动功能障碍程度的鉴定: 1— 4级者属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5— 6级者属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7—10级者属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B.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鉴定: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 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 2.3.2 劳动能力鉴定常见问题 2.3.2.1 对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服怎么办,可以申请行政 复议和行政诉讼么? 对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级劳动 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该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因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非行政机关,从事的系技术性和事业性的工 作。因此不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 2.3.2.2 多处伤残的,如何确定伤残等级? 对于同一器官或系统多处损伤的职工,或一个以上器 官同时受到损伤时,应先对单项伤残程度进行评定;如果 几项伤残等级不同,以重者定级;两项以上等级相同,最 多晋升一级。 * 2.3.2.3 是否劳动能力鉴定一评定终身? 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 1年后,可申请复查,根据复查的结果予以确定新的待遇。 * 2.4 社保工伤待遇 用人单位支付的费用 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费用 工伤待遇详见 * 用人单位负责支付的项目 住院伙食补助費 转外地治疗的交通費与食宿費 停工留薪期的工資、护理費 下落不明期间的三个月工資 5-6級的伤残津貼 5-10級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现改为工伤基金承担 现改为工伤基金承担 原工資待遇 原工資待遇 5级:本工資的70%/月 6级:本工資的60%/月 30月/5级,25月/6级,20月/7级,15月/8级,10月/9级,5月/10级月平均工资 * 2.6 工伤责任的预防和规避 ?劳动关系与工伤责任的预防规避 ?职业病与工伤责任的预防规避 ?商业保险与工伤责任的预防规避 ?完善规章制度,杜绝工伤事故隐患 * QA 谢谢您的听讲 谢谢您的提问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 * * * 伤残等级 计算基数 一次性伤残补金助金标准(个月) 支付 主体 旧《条例》 新《条例》 增加数 一级 本人工资(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