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九篇低血糖识别和预防及血糖监测.ppt

课件:九篇低血糖识别和预防及血糖监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低血糖纠正后还应注意什么? ? 如果离下一顿饭还有1个小时以上,就再吃含15克碳水化合物和蛋 白质的食物,以避免您在下一次进餐前血糖再次下降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第34页. 16 4片苏打饼干 一片面包(30克) 小碗燕麦粥(150克) 一个小苹果(120克) 一个橙子(165克) 12-15颗葡萄(85克) 常见15克含糖类食物举例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174-175页. 17 低血糖纠正后还应做什么? ? ? 低血糖事件后,请您在日志上记录您经历了一次低血糖反应, 并记录低血糖数值 原因不明或严重低血糖,需及时去医院就诊,寻找原因,调整 治疗方案 18 严重低血糖或昏迷时该怎么办? ? ? ? 如有可能应立即测血糖 尚有意识,可饮糖水或饮料 已昏迷,亲友可以在患者的口腔 粘膜、牙龈上涂抹蜂蜜、糖浆等, 同时拨打120,送医院急救 19 20 生活规律 按时服药 规范注射 规律运动 限制饮酒 如何预防低血糖? 1.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4- 5- 6- 7- 8- 7- 8- 9- 10- 11- 孙子林主编.糖尿病自我管理技巧.88-89 11.1 强化治疗者 老年人 21 如何预防低血糖? 2.制定合理血糖控制目标 22 孙子林主编.糖尿病自我管理技巧 加强血糖监测 睡前血糖<5.6mmol/L建议进食, 如1杯牛奶,预防夜间低血糖 如何预防低血糖? 3.加强血糖监测 23 糖果 我的姓名: 紧急联系人姓名: 电话: 地址: 我患有糖尿病,若发现我神志不清或行为异常, 可能是低血糖反应。我若能吞咽,请给我一杯糖水、 果汁或其他含糖饮料(已随身携带)。若15分钟内尚未 恢复,请送我到医院并通知我的家人。若我昏迷不能 吞咽了,切勿喂我食物,并请立即送我到医院及时通 知我的亲人,谢谢您的热情帮助! 如何预防低血糖? 4.随身携带预防低血糖的食物及急救卡 糖尿病急救卡 24 如何预防低血糖? 5.频发低血糖时应及时就医 安全达标是您和我们共同的目标! 25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低血糖识别和预防 本次课程可以学到哪些知识? ? ? ? ? ? 什么是低血糖 低血糖的表现有哪些 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低血糖 发生低血糖时该怎么办 如何预防低血糖 2 正常血糖调节 正常血糖波动范围:3.9-6.1mmol/L 升血糖因素:糖摄入、糖原分解、糖异生。 胰高糖素、肾上腺素、GH、糖皮质激素 降血糖因素:糖分解、糖原合成、糖转换 胰岛素 糖代谢的重要器官:肝脏、肌肉、脂肪、肾、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糖代谢的调节 禁食时: 肝糖原分解→肝、肾糖异生→脂肪分解、酮体生成 脂肪肌肉组织停止利用葡萄糖以保证脑的能量来源 负荷后: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经酶降解转变为葡萄糖,在小肠 上段吸收进入门静脉,血葡萄糖浓度升高 肝脏、肌肉、脂肪组织利用血糖增加 糖原分解及糖异生受抑制。 什么是低血糖?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168页. 3 正常血糖 3.9mmol/L 低血糖 2.8mmol/L 糖尿病患者,当血糖≤3.9mmmo/L时,称为低血糖 引起低血糖的原因 摄入不足:饥饿、重度营养不良、消化道疾病、 单糖转换为葡萄糖不足 消耗过多:剧烈运动、发热、重度腹泻、肾性糖尿、恶性肿瘤 糖原分解与糖异生不足: 肝病、糖原累积症、升糖激素缺乏 糖原合成或转换为非糖物质增多,或降血糖激素分泌过多:胰岛细胞瘤、降糖药物过量 低血糖对脑的主要影响 脑的供能:血糖、酮体。脑没有糖原储备,不能利用游离脂肪酸,且酮体生成需要一定时间,因此依赖于血糖。即使是低血糖时,中枢神经每小时仍需要葡萄糖6g。 低血糖引起的神经损害取决于:低血糖的程度、持续的时间和机体的反应性。 脑组织对糖的敏感性:大脑皮层、海马、小脑、尾状核和苍白球最敏感,其次是颅神经核、丘脑、下丘脑和脑干,最后为脊髓。 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 低血糖 ?中枢神经系统 1. 直接作用:升高血糖 2. 刺激升糖激素分泌,增强储存能量动员 关键环节:低血糖 ?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升高,抑制胰岛素分泌、刺激胰高糖素分泌 ? 促进贮存物质动员(肌糖原、肝糖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