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茱萸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张智慧(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人民医院吉林长春130021)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4) 22-0263-02
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疾病,在我国痛经的发牛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初 潮年龄早的女性,痛经的发生率更高。因其周期性发作的特点,给女性患者造成 很大的精神负担,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疼痛难忍而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因 而积极有效的治疗痛经和预防其复发己被妇科临床所重视,对改善身体健康,提 高效率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是应运用吴茱萸汤加减治疗此病,疗效好,现总结 如下:
临床资料
针对木病釆用30例观察病例,都是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在长春 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平均年龄段在23.27plusmn;3.U岁 之间,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为18岁,最大28岁;患者治疗平均病程 20.23plusmn;8.23个月,病程最短的也需要4个月,患者最长治疗己达3年。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医妇科学》、《妇产科学》及《中药新药临床 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2.1西医诊断标准
该病伴月经周期而发作,一般在月经来潮前的数小时开始感觉疼痛,并迅速 加剧,时间可达数小时,甚至持续2至3天不等,大部分疼痛呈痉挛性,主要位 于下腹部,也可呈放射状疼痛感至腰舐部,甚至到达大腿内侧,并伴有恶心、腰 酸、腹泻等症状。经妇科检查,均排除器质性病变者。
2.2中医辨证标准
主证:(1)月经量少;(2)拒按色黯而有瘀块;(3)经前或经期时出现小腹 冷痛。
次证:或伴肢冷畏寒面色苍白、出冷汗;或伴恶心呕吐;或伴腹泻、肛门坠 胀;或伴腰部酸痛。舌黯,苔白;脉沉紧或沉弦。
主证(1)必备,次证駅;2项,参见舌脉即可诊断。
2.3计分标准
2.3.1痛经症状程度量化标准
经期及其前后出现的小腹部疼痛达5分钟者(基础分),疼痛难忍1分,疼痛 明显0.5分,坐卧不宁1分,休克2分,四肢厥冷1分,冷汗淋漓1分,需卧床 休息1分,面色胱白0.5分,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生活1分,口服或采用止 痛措施而并不缓解1分,当采用一般措施止疼,疼痛出现暂缓0.5分,伴腰部酸 痛0.5分,伴恶心呕吐0.5分,伴肛门坠胀0.5分,疼痛在一天以内0.5分(每增 加1天加0.5分)。
2.3.2病情分度标准
轻度:症状积分lt;8分;
中度:症状积分gt;8分,lt;13.5分;
重度:症状积分gt;14分。
2.4观察病例标准
2.4.1纳入病例标准
(1)符合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中医辨证标准。(2)符合原发性痛经的西医诊 断标准。(3)年龄在15?35岁的年轻女性。(4)既往月经比较规律,月经的周 期一般在21?35天内;经期持续5至7天。
2.4.2排除病例标准
(1)继发性痛经。如盆腔积液等所致的女性患者。(2)近期准备妊娠、哺 乳期的妇女。(3)子宫畸形、宫内节育器等需手术治疗的女性患者。(4)过敏性 体质妇女,或者对试验用药组成成分过敏者。(5)近两周内接受过近似治疗的患 者,致药物疗效难以判断者。(6)合并有脑、心、肝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的原发性 疾病,或合并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观察方法
3.1药物治疗
治疗原则: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治疗方药:吴茱萸汤汤加减。
方药组成:吴茱萸15g、延胡索15g、川楝子15g、当归15g、五灵脂15g、 巴戟天15g、防风15g、茯苓25g、姜半夏10g、干姜10g、肉桂10g、川茸10g、 木香10g、炙甘草10g。
若乳房胀痛者加郁金log,香附若经中夹血块者加蒲^10g;若伴腰 部酸痛者加续断log,杜仲10g:若伴恶心呕吐者加砂仁logo
观察方法:于月经来潮前7天开始服用,水煎,取汁300ml,每日一剂,早 晚温服,连服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药3个疗程后停药观察。服药期间不 加服其他止痛药物。
3.2疗效性观察
临床症状:经期或经期前后1周内下腹疼痛的程度、性质及持续吋间的变 化,伴随症状的变化,舌脉的变化。
不良反应:记录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
4.1综合疗效标准
痊愈:服药后积分恢复至0分,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停药3个月经周期未 复发者。
显效:治疗后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积分的1/2以下,腹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 好转,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
有效:治疗后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积分的1/2?3/4,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 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
无效:腹痛及其症状无改变者。
4.2止痛疗效标准
痊愈:疼痛完全停止,评分为0分,或治疗结束后观察3个月经周期无复发;
显效:疼痛时间明显减少,评分下降两个等级,未达0分,或痊愈后观察3 个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