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兵员,谁就能够富国强兵。梁惠王希望更多的人民归附自己,他将自己的做法与邻国君主比较,认为自己国家比邻国的政治好多了,可是依然“民不加多”。因此,梁惠王见到孟子便直接把话题放在人口上面。由此可见梁惠王想知道“民不加多”原因的迫切心情以及追求富国强兵问鼎天下的政治雄心。 2.王好战,请以战喻。 剖析 孟子面对梁惠王“民不加多,何也”的问题,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剑走偏锋,说“王好战,请以战喻”。这七个字,可以分为两层:“王好战”三字为一层,高度概括了梁惠王的特点,也暗示了当时是诸侯角力的时代,是梁惠王希望“民加多”的时代,这个时代不喜欢“仁义”之说,这也正是孟子学说陷入窘境的原因;第二层是“请以战喻”,“喻”什么?当然是“喻”梁惠王的做法,这样孟子又把话题引到了梁惠王的问题上,孟子善于投其所好、因势利导,时时把握谈话的主动权,可谓“游说有术”。孟子的语言艺术在这七个字上可见一斑。 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剖析 这一段文字,是孟子在提出“王道之始”后进一步提出教养百姓、使民心归顺的仁政主张,也是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这是孟子提出进一步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将会产生的效果。这三种措施从小面积住宅的种植到大面积的田地耕种,从家禽的饲养到家畜养殖,从衣服到食物的准备,从老人到孩子的生活,可谓全面而具体。这与“王道之始”的三种措施相比,显然前进了一步,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剖析 这段文字阐述了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从反面证明自己主张的正确性,同时照应文章的开头。梁惠王口口声声说“于国”“尽心”,可是“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哪里谈得上“尽心”呢?“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接着作者针对统治 者归罪于岁的推诿,运用比喻进行驳斥:“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如同“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最后两句,“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言简意赅。不归罪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使百姓住有房,耕有田,吃饱穿暖用足,接受教育,懂得礼仪,才能使他们归服。“斯天下之民至焉”回答了开篇梁惠王提出的“民不加多”的疑问。 合作交流 1.孟子在回答梁惠王的问题时,用了“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思维激活: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指出梁惠王所谓“尽心”的实质。 提示:“百步而后止”“五十步而后止”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临阵脱逃。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国家比其他国家的国君尽心,自己的政策比邻国好,邻国之民应该主动投奔他。但他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邻国的国民并没有减少,自己的国民也没有增多。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原因,而是以梁惠王“好战”为喻,启迪对方思考。以“五十步笑百步”巧妙地指出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其实与邻国之政相差无几,本质上都是虐民暴政。要从根本上使国民增加,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2.本文论辩的艺术性表现在哪里? 提示:其一,善于掌握说话对象的心理,长于诱导启发,始终争取主动;其二,准确运用比喻、排比、对偶手法,以“五十步笑百步”设喻,明白晓畅,寓意深刻,排偶句式的运用,可突出思想,深化感情,增强气势;其三,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其四,语言接近口语,生动风趣。 3.对于孟子的“仁政”思想,今天可作哪些合理的引申? 提示:今天可作合理引申的有: (1)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双赢”。 (2)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并形成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 (3)民富才能国强,而民富的前提是休养生息,使民力得以滋生繁衍,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4)仁义可创造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义,相关者都不会有利益。 文本图解 1.结构严谨 孟子的文章从表面看,铺张扬厉,似乎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2.善用比喻 孟子善用比喻说理。“善用”表现在用对方比较熟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梁惠王喜欢打仗,就用战争作比喻,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1-2025五年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 复数7种常见考法归类(全国通用)(原卷版).pdf VIP
- 关于学校 “校园餐” 专项整治工作汇报材料.pdf VIP
- 0~3岁婴幼儿营养与喂养标准课件.pptx VIP
-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含答案)2.docx VIP
- 机械工业建设项目概算编制办法与各项概算指标机械计(1.pdf VIP
- IPC-7530A_焊锡教导法(中文版).docx VIP
- 世界地图ppt.ppt VIP
- GJB9001C技术状态管理程序(含完整表单).docx VIP
- 会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docx VIP
- 2025重大火灾隐患判定规则解读.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