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1岳麓版必修.pptVIP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1岳麓版必修.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是一个争论了上千年的话题。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们从两千多年前到现在一直争论不休,仍然没有结果。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两位思想家在这个问题上持截然相反观点,他们是: A、孟子和荀子 B、孟子和老子 C、荀子和墨子 D、老子和孔子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张上截然对立的思想家是: A、孔子和老子 B、孟子和荀子 C、荀子和庄子 D、荀子和韩非子 据《参考消息》报道:2001年12月1日出生的日本皇太子公主起名为爱子,称号敬宫。 A、人和人之间应相互友爱 B、每个人都应爱别人 C、统治者应爱惜民力 D、夫妻之间互称爱人 这是出自儒家经典《孟子》中“仁者爱人,人恒爱之;有礼者敬人,人恒敬之”一语。报道中引用的“仁者爱人”一句,最接近孟子本意的解释是: 中国人向来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曲”为一种可贵的人格精神,为了气节而舍身成仁的事例在历史上数不胜数。请问“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曲,此之谓大丈夫”这句话最早出自: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韩非子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含义: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等万事万物作出解释,对现实进行暴露与批评,对未来提出救世主张。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学派 学派 道家 儒家 代表人物 老子 孔子 墨家 墨翟 儒家 孟轲 荀况 道家 庄周 法家 李悝 商鞅 韩非 名家 惠施 公孙龙 阴阳家 邹衍 纵横家 张仪 苏秦 兵家 孙膑 吴起 农家 许行 杂家 吕不韦 九流十家 社会大变革 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源 : ①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②政治:宗法分封制度的崩溃,礼崩乐坏;兼并;分裂,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 ③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各国改革重视人才,士的活跃和受重用;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不同的派别。 ④文化:私学的兴盛,文化重心下移,造就了一批有知识、身分自由的思想家;自然科学发展。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大变革。 直接原因: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见解,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阅读与思考: 关系: 社会变革为文化觉醒提供背景、舞台,创造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 文化觉醒推动社会变革的实现,如战国法家思想促进变法。 1、孟子(战国中期) 亚圣孟子 孟子(约前372~289),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作《孟子》七篇。 一、孟子、荀子与儒家 孟子生平 ①政治思想的核心:——仁政学说(对比“仁” ) 内容:政策化、具体化(时间、土地、宽刑、薄赋.均田主张的来源) 目的:尊重民意,得民心,维护统治者的权威(核心内容);行王道政治,实现“王天下”。 ②政治观: “民本”“民权”的重民思想 典型表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民关系) 内容:君可换而民不可换;君权民授;诛一夫非为弑君 评价: 积极:看到人民的主导地位和决定作用,影响深远,有利于缓和矛盾,实现长治久安; 消极:是统治的一种策略,根本上是维护统治者的地位,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孟子之思想 ③人性观:性本善说(仁政学说的理论依据,唯心主义哲学思想) ④人格观(义利观): “养浩然之气”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舍身取义,先义后利” 评价:对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形成有巨大影响,对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孟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被尊为“亚圣”,有《孟子》经典著作,四书之一 荀子( 前313年?—前238年),赵国人,名 况,字卿,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曾在稷下学宫 讲学,对各家学说进行了批 判吸收,成为融汇百家的大 学者、大思想家。韩非和李 斯都曾是他的学生。晚年失 官在家,专事著书立说。今 传《荀子》三十二篇多为荀 子本人所作,保存了荀子的 主要思想。 荀子 一、孟子、荀子与儒家 2、荀子(战国末期) 荀子生平 1)在自然观方面:提出“天行有常 ”和“制天命而用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9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