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的研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关干扰素(IFN)近年的研究进展简介 摘要:干扰素(IFN)是真核细胞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而自然形成的一组复杂的蛋白质(多为糖蛋白),是生物学界中发现最早,研究最多的一类细胞因子.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现今临床上有关干扰素治疗乙型.丙型肝炎,SLE以及长效干扰素的研究都取得很大进展。 (IFN is a group of complex proteins(many is glycoprotein) which can form naturally as eukaryotic cells respond to various stimalation. It is one of the earliest discovered and most researched cytokines. IFN has broad-spectrum antiviral antitumor effect, immune adjustment and many kinds of biological activities. Now studies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about interferon therapy、B clinical hepatitis C,SLE and long-term IFN.) 关键词:干扰素;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干扰素的临床应用 keywords : (interferon; broad-spectrum antiviral effect ; antitumor effect ; Interferon clinical application) 一·干扰素简介[21-23] 干扰素(inerferon,IFN)[1]是一类具有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分化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活性的蛋白质,是发现最早、研究最多、第一个被克隆化和用于临床疾病治疗的细胞因子。20 世纪30 年代,许多病毒学家在研究两种病毒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时发现,两种病毒间普遍存在颉颃现象,由此产生了病毒间干扰现象的概念。而后,很多科学家试图寻找出这种引起干扰现象的活性物质,但一直没有获得成功。直到1957 年,Isaacs 等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 流感 干扰现象时了解到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因子,后者作用于其他细胞,使流感病毒的复制明显受到抑制。这清楚地表明,灭活的流感病毒作用于细胞后,细胞产生的一种可溶性物质干扰了病毒的增殖。1966-1971年,Friedman发现了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引起了人们对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关注,而后,干扰素的免疫调控及抗病毒作用、抗增殖作用以及抗肿瘤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1976年Greenberg等首先报道用人白细胞干扰素治疗4例慢性活动性乙肝,治疗后有2例HBeAg消失。1980 年,国际干扰素命名委员会正式将干扰素定义为:干扰素是指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一类蛋白质,其活性受基因的调控,涉及RNA 和蛋白质的合成环节。即干扰素是一种类似多肽激素的细胞功能调节物质,属细胞因子类(CK)。 1. 何为干扰素 干扰素是真核细胞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而自然形成的一组复杂的蛋白质(多为糖蛋白)。用医学上更为详细的说法则是:干扰素是由病毒和其他种类的干扰素诱导剂,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人体免疫系统的一种)、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这种蛋白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增殖、免疫调节、抗病毒和诱导分化作用。干扰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小,对热稳定,4℃可保存很长时间,-20℃可长期保存其活性,56℃则被破坏,pH(酸碱度)2~10范围内干扰素不被破坏。人体自然就能产生干扰素,经一定的制剂加工过程也能制造成药物-干扰素制剂。 2. 干扰素的分类及分子结构 IFN 的来源因动物种类、细胞类型、诱生剂的性质和诱生条件而异,可分为来自白细胞的IFN α,来自纤维母细胞的IFN β和来自淋巴细胞的IFN γ。IFN ω 也属于白细胞源IFN , IFN κ是一新型的纤维细胞源IFN。其中,耐酸的IFN α、IFN β、IFN ω与IFN κ又合称为I 型IFN ;对酸敏感的IFN γ称为Ⅱ型IFN 或免疫IFN。I还有一种新发现的IFN λ,即Ⅲ型IFN,是一类新发现的细胞因子,由IFN-λ1(IL-29)、IFN-λ2(IL-28A)和IFN-λ3(IL-28B)三个亚型组成。  白细胞IFN α的各亚型均含165~166 个氨基酸残基,结构相似; IFN β含166 个氨基酸残基; IFN ω含172~174 个氨基酸残基。不同类型IFN 分子具有不同程度的氨基酸同源性[4]( IFN α与IF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