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6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课件6岳麓版.pptVIP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6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课件6岳麓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罗丹——《思想者》 人显然是为了思想而生的。 ——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 世人最艰巨的使命是什么?思考。 ——爱默生 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 学而不思则惘。 ——孔子 探究一: 认识有温度的人 ——体会有温度的历史 李约瑟,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其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对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远。 李约瑟关于中国科技停滞的思考,即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引发了世界各界关注和讨论。其对中国文化,科技做出了极为重要的研究,被中国媒体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4日 李约瑟并不是一位职业汉学家,也不是一位历史学家。他不曾受过学校的汉语和科学史的正规教育,实际上他根本没有正式听课学过科学史,只是在埋头实验工作之余,顺便涉猎而已 其夫人鲁桂珍的《李约瑟小传》 所谓“李约瑟难题” 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是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后在西方后面呢? 1.什么是近代科学? 2.举例说明古代科技成就与近代科研成果的区别。 1.“近代科学” 建立在观察试验基础上的科学,并使用数学方法使科学知识精确化; 同时发展了以实验为根据的归纳推理等研究方法,确立了一系列定量的科学定律。 哥白尼 伽利略 牛 顿 炼丹炉 炼 丹 术 炼丹术起源很早,战国策中已有方士向荆王献不死药的记载。汉武帝也想着长生不老,向民间广求丹药并亲自炼丹, 化学反应 公元前1057年.上溯到殷商时代。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时有彗星,柄在东方,可以扫西人也!(《淮南子·兵略训》) 1705年,哈雷根据牛顿最新的运动定律,预言了这颗在1531年,1607年和1682年被看到的彗星能在1758年回归。 张衡 托勒密 归纳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不同 中国 西方 研究方法的侧重点 重综合 重分析 研究目的侧重点 重实用 重理论 研究服务的经济对象 服务于农业 服务于工业 研究结果的呈现形式 直观描述,经验的总结 系统观察和实验 研究的层次 对现象的描述阶段 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科学理论 明朝以前,世界上的重要发明和重大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8%以上。 中国占58% 其他国家占42% 西方文艺复兴之后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结合明朝中后期历史背景,分析晚明科技一度辉煌的原因? 探究二: 尝试多角度的解释 ——思考多维度的历史 清代焦秉贞《御制耕织图》及康熙题诗 1、固守农耕经济的藩篱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2、科举制度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3、传统的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4、其他解释: 对“李约瑟难题”的各种解释 解释一 固守农耕经济的藩篱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请思考:在清朝固守高度密集型农耕经济,大大削弱开发新能源和科技创新驱动力的条件下,近代科技能否发展起来? 不能,因为它缺乏近代科技发展的动力和物质基础。中国的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只需要少量生活必须品的交换,不需要复杂的科技。农耕经济无法积攒大量剩余财富,导致没有足够的社会资金投入科学研究。 材料: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求,则这种需求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流体静力学是由于16和17世纪调节意大利山洪的需要而产生的。 ——恩格斯 解释二 科举制度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 严复揭露八股取士制度有三大害: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害在使天下无人才”。 范进 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甚于焚书。”当明清两朝的读书人开始沉迷在八股文里时,整个国家的科技文化的发展便陷于停顿了。 这是发生在崇祯年间袁州府学堂里的一幕,时任教师的宋应星信步来到书房,见好友王某正潜心诗书,遂拱手一礼:“王兄,近年宋某呕心沥血,著成新作一编曰《天工开物》,请王兄斧正。”王某信手拈来,见书中皆为农工技巧之类,遂推之一边,不屑道:“君子之道,当习四书五经。夫仁义礼智,所以治国也;方伎数术,所以治身也。”宋应星叹曰:“夫儒教久居于庙堂,疲于济世而忘其天真。重人伦而轻自然,爱名节而弃本义。以王道为天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9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