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IGITAL TECH. | 数字无限 163
知识经济背景下在线音频出版的媒介原动力 ﹡
孟 伟1) 宋 青1)2) 李秀丽1)
1)中国传媒大学,100024,北京;2)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100866,北京
摘 要 借力我国知识付费的浪潮,音频出版正成为互联网领域的新宠儿。传统广电
媒体、互联网音频平台、自媒体等纷纷推出付费音频产品,搅动了互联网产业的又一
蓝海。本文从传播学、媒介学理论视角出发,论述了音频出版领域的内容原动力、锻
造音频社会景观的文化动力、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音频传播产业动力、融媒体趋势推动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
标识码(OSID)
下的技术动力和音频传播的社会关系动力等,旨在洞察音频出版的传播内推力,探讨
未来音频出版的产业趋势与前景。
关键词 音频出版;知识经济;广播;互联网音频;媒介学
1857年,法国人发明的声波振记器成为录 化、社群化、产业化等新型发展特点。[1]
音技术的起点。从19世纪70年代的圆筒留声机到
实体唱片、磁带的诞生,这奠定了音频内容的基 1 隐性知识传播与音频传播的原动力
础,带来有声音像制品和近年来数字音频出版业
万物互联的数字化时代,无处不媒介。人、
的繁荣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现代意
技术、社会的广泛连接呈现媒介化特征。今天的受
义上的广播音频媒介取得了长足发展。1997年,
众既是信源,又是信道,更是信宿。人和物、人和
我国网络广播应运而生,2004年后移动互联风起
人、人和世界的崭新连接关系让媒体内容制作、传
云涌,播客、网络听书网站等培育了最早的一批
播及消费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人与媒介的高度融
网络音频核心用户。此后,音频聚合网络平台出
合成为知识付费浪潮的爆发点。2016年以来,一
现,极大降低了音频制作者的管理成本,并与智
系列标志性的事件让音频内容付费成为中国互联网
能移动终端“密切配合”,表现出音频产品垂直
经济的新时尚,知识要素正以一种语音产品的生产
基金项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18年“广播新闻宣传融
与消费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喜马拉雅FM、蜻蜓
合传播策略研究”(GD1804)项目成果。
通讯作者。 FM、荔枝、得到、知乎、豆瓣、分答、千聊、36
业的出版模式和发展方向。在企业全面转型升级 勃发展的重要力量。
的时代,出版业需要寻求变革之道,找到适合自
身特色的融合发展途径,并积极迎接未来的机遇
和挑战。在媒介领域,技术秀场终将理性回归技 参考文献
术本身;以技术为核心、需求为导向的生产驱动 [1]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
思维的大变革[M]. 周涛,译.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模式将成为提高出版业生产效率的关键。顺应新
[2] 王晓光. 人工智能与出版的未来[J]. 科技与出版,
技术的发展趋势,实现创新型应用,是未来出版 2017(11):4-6.
行业转型的关键,也是推动我国出版文化产业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