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看,卫星田的稻子长得多么丰满,16岁的女孩坐在稻穗上,也掉不下来。”这是大跃进时期一张名为《稻穗上的姑娘》新闻图片的文字说明。这块“卫星”田号称“亩产四万三千斤”。后来,稻穗上的姑娘回忆说:“那年,队长带着我们连夜突击,从附近将33亩即将成熟的稻连根拔起,移栽到卫星田里。几十万棵稻穗一夜间移栽到一丘田里,丝风不透。为了防止稻穗倒伏,还从山上砍来近千斤圆竹,穿插中间搭上架子。我就坐上了稻穗,有人喊来记者照了相。” 大跃进时期有哪些不合常理的做法? 高指标 瞎指挥 浮夸风 共产风 工业上钢产量翻番,农业上粮食产量“放卫星” 不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说假话 一切归公社所有,大办公共食堂 什么是人民公社的特点? 1958年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将 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 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一切财 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 行绝对平均主义和部分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 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这些实际上都是 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 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并严重挫伤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人民公社时期的“共产风” (1958年) 鼓足干劲加油干 放开肚皮吃饱饭 人民公社好 “人民公社是枝花,男女老少都爱他,衣食住行有保障,花开十里香满家,制度优越方向好,人人都把公社夸。公社的青藤连万家,社员都是藤上的花,花儿连着藤,藤儿牵着花,藤儿越肥瓜越甜,藤儿越壮花越大。”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到了田头忘带锄,再去回家逛一逛。 ——人民公社时农民上工时的顺口溜 “1958年公社变大了,原以为小社分这么多钱,大社更加有得分了,哪知道从此以后,年年没钱分,年年倒欠。肚皮吃不饱,出工也不出力了。”“生产作不了主,1亩田下谷种六七十斤,密得只见谷子不见田,结果每亩只收10多斤。搞深耕,买工具,花钱多,季节错过,过春节还在种冬麦。晚稻耘田的时候,上面说要积肥,不准耘田,结果肥料没有积,田荒了。” 3、纠正错误: (1)开始: (2)八字方针: (3)成效: 纠正农村中“左”倾错误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965年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4、十年探索中的主要成就: (1)基础工业建设: (2)交通建设: (3)能源建设: 1965年石油全部自给 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主要是调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调整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巩固,指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经济成果,肯定已有的成绩,并使其向纵深发展。充实,指以少量的投资来充实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使其成龙配套,以便收到更大的经济效果。提高,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966---1976年) 1、国民经济陷入混乱: ①经济计划废置;②经济工作瘫痪;③交通运输阻塞; ④企业管理混乱;⑤物质供应紧张;⑥人民生活下降 2、1973、1975年经济复苏: 原因:周、邓主持工作 3、“文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①给经济建设造成极大破坏,直接损失5000亿元; ②更为严重的是20世纪70年代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极 其宝贵的发展机会,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 ★哪一幅最能反映“文革”期间我国生产总值变化趋势? 年代 66 73 75 A 年代 66 73 750 B 年代 66 73 75 D 年代 66 73 75 C 【试试你的判断力】 【小结与升华】 1、1956—1966年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有哪些重要的经验教训? 2、“文革”十年,留给我们哪些重要的教训? ①经济建设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 ②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 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③经济建设要注意综合平衡,稳步发展,不能急于求成 ④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 ①实事求是,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 ②社会主义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抓住发展机遇 ④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导语】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 ①1949—1956年: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949--1952年:政权巩固,经济恢复 (历史条件) ●1953--1956年: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②1956--1966年:十年探索,成就巨大,失误严重 ③1966--1976年: “文革”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