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内涵与特征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两型社会”内涵与特征研究   摘要:“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化和具体化。其实质是在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背景下,强调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对“两型社会”建设要素、内涵和特征进行探讨尤为必要。   关键词:“两型社会”;内涵;特征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3-0013-02   “两型社会”从本质而言,是一个社会的范畴。根据《辞海》中的解释,社会是人们以共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相互联系而结成的有机总体。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通过生产关系派生了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社会,并在一定的行为规范下从事活动,使社会藉以正常运转和延续发展。从整体来看,人是自然长期发展与进化的产物,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始终处于自然生态环境之中。人、自然环境和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体系。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快,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然而,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少;又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各种资源开发力度加大,能源消耗迅猛增长,因此我国目前承载了较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压力。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张,经济发展和资源约束之间的矛盾还将不断加剧,如不尽快突破这一发展瓶颈,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目标将难以实现。2004年初,中国政府正式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问题,目的在于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和健康发展。2005年6月,胡锦涛同志指出,“节约能源资源,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并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同年12月,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表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观已经从过去以经济增长为唯一目标,逐渐转变为以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多层次目标。   1“两型社会”的内涵   “两型社会”包含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由此,“两型社会”是指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综合运用经济、技术、法制、宣传、教育等手段和途径,在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各个领域,实施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以最少的资源投入、最小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形态。从结构来看,“两型社会”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复合体;从目标来看,“两型社会”都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实现过程来看,建设“两型社会”必须在全社会范围普遍采取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生产、生活以及消费方式;从结果来看,“两型社会”的构建是定向性社会变迁的形式,最终会通过对现存社会结构和体制的局部性变革,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伴随着资源和环境的约束日益凸显。在这一背景下,为了保证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的统一,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必须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由传统工业社会下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中部地区作为承接发达国家与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资源环境压力尤为突出,因此国家将“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在中部的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是极具全局意义的战略举措,也将成为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突破口。   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旨在两个区域获得成功经验基础上探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两型社会”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简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要求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环节、各领域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量少的资源消耗换取尽量多的社会经济收益,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要求人类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时,必须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前提,实现人类、自然、经济社会的和谐共生,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两型社会”的构建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一条社会经济发展新模式的特色道路;是顺应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规律,首次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大目标结合,上升到社会演进路径转变的高度,并设立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由点及面、由局部到整体的社会经济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