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匝道最小超高渐变率 2 匝道设计 2.4.5 匝道纵坡和合成坡度 匝道上的坡度应尽可能平坦, “美国规定”:不论匝适设计车速多少,匝道纵坡除山岭区地形外一般都应限制在6%以内,而冰雪地区最好小超过5%;当有大量重载卡车时,上坡坡度应限于4%;在特殊的情况下,坡度可陡达10。 匝道的最大纵坡 2 匝道设计 匝道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及长度 匝道合成坡度建议值 2.4.6 竖曲线和纵断面设计 (1)通常匝道的纵断面呈S形,上端有一个凸形竖曲线,下端有一个凹形,中间是一段切线坡道。 (2)竖曲线应满足行车缓冲舒适和视距要求。 (3)纵断线形尽量平顺,短距离内避免过多的零碎起伏。否则看起来极不美观。而且驾驶员须连续换挡,操作麻烦。 (4)竖曲线半径应尽可能选择大一些,最好有些富余。(见上表) 2.4.7 平面和纵面组合线性 整个立交匝道的平曲线、缓和曲线、纵坡、竖曲线以及横断面等之间,设计时应考虑相互的配合和协调,使组成的整个匝道的立体线形平顺而无扭曲突变,视野开阔,行车安全舒适、美观而与周围环境协调。 在线形设计时我们要注意一些问题??? 2 匝道设计 2.4.8 视距 (1)在平曲线上,视距S按曲线长度计,此时横净距 匝道停车视距 2 匝道设计 2.5 道 口(端部) 道口是匝道路段两端与正线相连接的那一段车道及有关工程设施的总称,包括进出正线的三角渐变段,连接到匝道路段的变速车道和渐变段与正线车道之间那一块称为分道区的三角地带等三大部分。 设计道口应注意的一般原则是: (1)出入顺适、安全、线形与正线协调; (2)容易尽早地识别,尤其驶出道口; (3)正线与匝道间相互通视,视野开阔。 2 匝道设计 2.5.1 车道平衡设计 1.基本车道数 一条道路或某—区段内,根据交通量和通行能力的要求所必需的一定数量的车道数。基本车道数在相当长的路段内不应变动,不因通过互通式立交面改变基本车道数。目的是防止因修建立交而可能形成瓶颈或导致不必要的浪费。 2.车道平衡原则 (1)两条车流合流以后正线上的车道数应不少于合流前交汇道路上所有车道数总和减一 (2)正线上车道数应不少于分流后分叉道路的所有车道数总和减一; (3)正线上的车道数每次减少不应多于一条。 2 匝道设计 2 匝道设计 3.辅助车道 主要是解决基本车道数与车道平衡数的矛盾 分流端为1000m,最小为600m 在合流端为600m 其渐变 率不大于1/50 2 匝道设计 2.5.2 变速车道 1. 变速车道的形式 其特点是车道划分明确,行车容易辨认,但车辆行驶轨迹呈反向曲线,对行车不利。 对行车有利,但起点不易识别。原则上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 2 匝道设计 2.变速车道的横断面 变速车道的宽度 2 匝道设计 3.变速车道长度 变速车道长度为加速或减速车道长度与渐变段长度之和 加、减速车道长度 2 匝道设计 变速车道长度及渐变率 2 匝道设计 2.5.2 驶入驶出道口设计 一般情况下,主线出、入口应设在主线行车道的右侧。出口位置应易于识别,通常应设在跨线构造物之前,若在其后时,应与构造物保持150m以上的距离为宜。并在匝道汇入主线之前保持主线100m和匝道60m的三角形区域内通视无阻。 2 匝道设计 2 匝道设计 小 结 Urban Road and Overpass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 * * * * * * * * * * * * * * 2 匝道设计 2 匝道设计 2 匝道设计 匝道的组合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不同形式,就是各种左转匝道和右转匝道的不同组合。由于右转匝道经济合理的形式只有直接式一种,所以,立交的形式实际上就是各种左转匝道的组合形式。互通式立交形式的设计就是根据自然条件、交通条件、环境条件以及道路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左转匝道进行组合设计。 左转弯匝道是设计的关键 2 匝道设计 (一)三路互通式立交匝道的组合 2 匝道设计 1.基本组合形式: 2.直行车道局部改线处理 2 匝道设计 3.定转匝道交叉点移动处理 根据立交所在地的地形、地物以及其它限制条件,将两条左转匝道的交叉点沿垂直于直行车道方向适当移动位,可以控制跨线桥高度和占地大小,以适应各种条件变化。 2 匝道设计 4.左转匝道交叉点避开处理 将两条左转匝道沿着直行车道方向拉开布设,使外侧匝道包围内侧匝道,避免二者之间相互交叉,可减少跨线桥桥数和层数。 2 匝道设计 5.左转匝道交织处理 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