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铁车站及东端盾构井围护结构施工变形监测方案.doc

某地铁车站及东端盾构井围护结构施工变形监测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某地铁车站及东端盾构井围护结构施工 变形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某地铁是六号线与二号线的换乘站,位于海珠广场北侧,起义路与一德路~泰康路的交叉口位置,交通繁忙;站位北侧为广州市解放纪念碑、广州宾馆(A27)、广东省展览馆(A10)以及沿街的商业骑楼;站位南侧为海珠桥、海珠广场东广场;站位以西为海珠广场西广场、二号线某地铁;站位以东为一五金批发市场、泰康城广场和华夏大酒店等。车站场地地貌为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低平,距离南侧的珠江约180米。 车站呈东北~西南走向,外包总长94.400米,左右线间距为26.0米,轨面埋深约33.5米,顶板覆土厚度约3.0米。车站采用明挖与暗挖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即三层明挖+站台层暗挖、东端局部五层明挖。车站设置两个地面出入口,一个站厅层换乘通道和一个站台层换乘通道。车站两端各有一段区间纳入本站设计范围,包括海北区间的左线明挖盾构始发井、右线暗挖隧道、右线明挖盾构始发井,以及一海区间的部分暗挖隧道。 车站主体明挖部分和海北区间左线盾构始发井设计为一个明挖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的形式。其中三层部分呈“一”形,长57.70米,宽26.60米,深约21.8米;五层部分及海北区间左线始发井呈“Γ”形,纵向长8.90~24.30米,横向宽36.35~10.70米,深约36.67米。36 海北区间右线盾构始发井设计为一个独立基坑,围护结构也为地下连续墙,该基坑呈“口”形,长14.70米,宽10.7米,深约36.25米。 车站及东端盾构井围护结构施工对应里程为YDK10+854.965~923.565、YDK10+971.768~988.468、ZDK10+854.965~938.965。 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某地铁所处地面为海珠广场、起义路、一德路、泰康路,地貌为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低平,场地地面标高为7.75~8.81m。 勘察范围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充沛,雨季明显,广州市雨量集中在4~9月,占全年雨量的80%以上,年降雨量在1612~1909毫米之间。广州市年平均气温较高,多年平均气温21.8℃。最高气温多在7~8月份,极端最高气温为38.7℃,台风和暴雨盛行的季节为5~10月,根据广州市统计资料,平均每年出现暴雨台风1.9次,最多年份达72次。 某地铁南面约120m为珠江,根据广州市部分水文资料,珠江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为4~9月,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80%~85%,最大月径流量一般出现在5月份或6月份。珠江广州河道为感潮河流,潮汐类型为规则半日潮,每天基本上有二涨二落,往复流十分明显,历年最高潮位7.62m(老雅岗站),百年一遇潮位7.79m,最低潮位3.64m,多年平均潮位7.02m(1950~1990),年平均潮差1.50m,广州河道除遇较大洪水外,基本受潮流控制,即使在汛期,潮流影响仍显著。 某地铁车站及东端盾构井围护结构施工范围内主要地层为1人工填土层、2-1A淤泥层、2-1B淤泥质土层、3-1陆相冲积-洪积粉细砂层、3-2中粗砂层、4-2淤泥质土层、5-2硬塑状粉质粘土 、6全风化粉砂质泥岩、7强风化粉砂质泥岩及8中风化粉砂质泥岩。 三、监测目的及技术要求 监测目的:一是通过对监测信息的分析指导后续工程的施工,二是确保周围建筑物的稳定及施工安全,三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经验。 由于车站结构复杂,车站北侧毗邻广州市解放纪念碑,临近还有广州宾馆、为海珠广场西广场、二号线某地铁及110KV电缆对接头井;车站东侧为一五金批发市场、泰康城广场和华夏大酒店等;其中还有2回路110KV高压电缆横穿车站主体明挖基坑。 因此,在施工期间必须加强监测工作,在保证施工安全广东省展览馆以及沿街的商业骑楼;车站南侧为海珠桥、海珠广场东广场;车站西侧、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确保附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及正常使用。 车站及东端盾构井围护结构施工监测的技术要求如下: 1.监测工作严格按照各种规范标准执行。 2.测点布置力求合理,能反映出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实际变形及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程度。 3.监测仪器及测试元件必须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测试元件要有合格证,监测仪器要定期校核、标定。 4.测点埋设要求位置准确,安全稳固,且有醒目的保护标志。 5.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分析,并以日报、周报、月报的形式分别报送各有关单位。 6.当发现监测数据异常,立即复测,并检查监测仪器、测试方法及计算过程,确认无误后,立即上报给甲方、监理及单位主管,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四、编制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 (广东省标准)(DBJ/T15-20-97); 2.《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GJB02-98);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