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瓦斯地段隧道施工安全措施
瓦斯地段施工,要求所有机电设备均采用防备爆型,供电采用双网电源,并严格按《铁路隧道瓦斯技术暂行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组织施工,并加强施工通风与瓦斯监测。
瓦斯监测
距煤层30~50m时,打2~3个超前钻孔,行行第一次操测,确定煤层位置,并测试瓦斯压力与浓度,距煤层10~15m,打2~3个超前孔,穿透煤层,进行第二次探测,测试瓦斯压力与浓度,并采样进行煤层突出危险性判定。掘进工作面可放置一台瓦斯警报器,警报点调至0.9%CH4。
施工通风
瓦斯隧道施工关键在于通风,在确定通风量Qi(m3/min)时,按下列公式计算(选通风量大的配置通风设备):
①按施工人数确定,每人按4 m3
Q1=4·n m3/min; 式中:n——人数
②根据一次爆破炸药量计为:
Q2=25A
式中:Q2——风量,单位m3/min;
A——炸药用量,单位kg;
③以进洞内燃设备总功率数确定风量,每马力按3 m3
Q3=3M m3/min;
式中:M——内燃设备总功率数(马力数);
④按瓦斯的绝对涌出量计算为:
100q
Q4= K(m3/min)
n-n0
式中:q 瓦斯绝对涌出量;m3/min 通过地质勘探或隧道内实测获得;
n 隧道内瓦斯最大容许含量的百分数;
n0 进风中瓦斯含量的百分数;
K——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1.5~2.0,抚顺煤研所建议用1.6。
(5) 独头施工的瓦斯隧道,采用压入式通风时,工作面风流中瓦斯 浓度应稀释到0.5%以下。
2、通风方案
长隧道在设有平导的情况下;在主洞与平导未连通之前采用压入式。当主洞与平导间的横通道连通后,采用巷道式通风。
(2) 独头掘进没有平导时采用压入式通风或混合式通风。
选用通风机主要参数:
BK40-6-NO14轴流通风机(防爆型)主扇
风机风量:720-2220m3
风机风压:156~549Pa;
电机功率:90KW;
SDF-NO6.5低噪、节能隧道通风机(防爆型、普通型)局扇;
风机风量:500-800m3
风机风压:360~600Pa;
电机功率:22×2KW;
风管:φ1.0m
φ1.2m
三、防瓦斯爆炸安全措施:
掘进开挖爆破作业:使用煤矿用毫秒电雷管和煤矿安全炸药。使用毫秒电雷管,并只用5段,不跳段使用,使总延期时间不超过130ms,由于延期时间小于感应期,因此不会引燃、引爆瓦斯。为防止炸药爆破时产生火焰,必须封堵好炮眼,避免漏气。采用串联网络防爆起爆器起爆。
使用矿用防爆型机电设备,就是把机械的电机、电器等装在有防爆性能的外壳里面。洞内的弱电设施,如电话、信号灯、照明灯、自动闭塞装置等,要选用矿用安全火花型。洞内供电,使用矿用橡套阻燃、防爆软电缆。
对引爆、引燃的综合防治:
防静电:给所有施工人员配发纯棉工作服,临时进洞人员必须换上纯棉工作服,禁止穿化纤衣物进洞。塑料管容易聚集静电荷,故必须用双抗(抗燃、抗静电)塑料管作通风管,并且不使用塑料管材作喷浆管和高压风管。
防撞击火花:一是矿车两端设置橡胶碰头,避免矿车直接碰撞;二是先把石碴直接洒湿,防止耙斗与石碴相互撞击产生火花;三是拆卸钢模板和铺设轨道时,均使用木锤。
防放炮火花:使用水泥或粘土炮泥封孔密实不漏气,严禁使用煤粉、块状材料、水泥袋纸和其它可燃性材料封堵炮眼。
采用湿式风钻钻孔,开钻前用高压水冲刷钻头,以免钻头与岩石摩擦产生火花。
坚持每茬炮超前探孔,探孔深4~5m,掘进1.5~2.0m。这样既可超前探测瓦斯浓度,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同时又保证施工进度。
采用光面爆破技术。一次开挖成型,减少坍塌掉块,以免瓦斯爆炸。
支护紧跟,喷射砼底层后,格栅钢架支撑按设计间距安设,接着复喷砼至设计厚度。
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地段,宜采用上下半断面长台阶开挖法,台阶长度宜大于横通道之间的距离,以利于施工通风。
建立专门机构进行通风、防突、防爆及瓦隘检测工作。
根据有关规范要求,瓦斯及其它有害气体浓度的施工管理确定为下表:
序号
名称
浓度(%)
1
沼气(CH4)
采掘面1.00 ,回风巷 0.5
2
一氧化碳(CO)
0.0024
3
二氧化碳(CO2)
0.5
4
硫化氢(H2S)
0.00066
5
氢气(H2)
0.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