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目 录
TOC \o 1-2 \h \z \u 一、 工程简介 1
二、 红外线超前探水法的原理 1
三、 掘进掌子超前探水的测线布置 2
四、 数据分析 2
五、 结论及建议 3
xxx市轨道交通xxxxxx出口
红外线探水法超前探测预报报告
工程简介
xxx是xxx市轨道交通xxx(xxx~xxx段)xxx~xxx区间的一部分,两侧与高架桥线路连接,隧道进口起点里程为XXX,隧道进口终点里程为XXX,全长约4.3km,是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拟建的最长山岭隧道,属长大山岭隧道。隧道进洞口线路标高232.060m,进口线路标高302.080m。隧道横穿中梁山山脉,线路走向基本垂直于中梁山山脊构造线。线路最大埋深约200m,除洞口段外均为深埋隧道。
2010年7月,本单位对xxx市轨道交通xxx二期工程xxx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其目的在于:查明已挖工作面的前方30米左右范围内岩层构造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提进施工建议,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减少因地质灾害或支护不当而导致大塌方带来的损失,为隧道施工服务。本次超前地质预报的探测方法采用红外线探水法系统作近距离探测。
本次探测为分为掌子面前方探测和左右帮探测,探测掌子面里程为xxxm,现场探测时间为2010年7月15日下午。掌子面围岩为岩性为灰岩。
红外线超前探水法的原理
任何物体都会发射出红外线,形成一个红外场。将一个稳定的质体作为探测对象的场源时,由该物体所形成的红外场的强度与场源本身的场强相一致。当地质体中含地下水,那么地下水场源产生的红外场会对地质体场源所产生红外场产生影响,使其场强发生变化。地质体所形成的红外场场强变化可用红外线探测仪探测。根据围岩红外场强的变化来预报掌子面前方是否隐状含水体。
利用红外线进行超前探水是目前较为先进的一种地下水探测预报方法,能够定性确定一定深度范围地层中含水的部位和类型,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地下工程施工中的地下水探测。
掘进掌子超前探水的测线布置
掘进掌子面场强测点布置,应根据掘进掌子面的大小,将掘进掌子面划分为若干个区域,一般情况下,将掘进掌子面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设定1个测点,如图1所示。
图1 掌子面测点布置示意图
沿已开挖隧道边墙纵向进行测点布置时,分别在拱顶、两侧边墙上各布置一条测线。从掘进掌子面开始,向已开挖方向(背离掘进掌子面方向),每间隔1 m一5 m设置一个测点,测点数不少于12个,如图2示。
图2 拱顶及侧帮测点布置示意图
数据分析
根据隧道走向与场强曲线进行超前探水的判据,建立各测点的场强(y轴)与测点到掘进掌子面的距离(x轴)的函数关系,并绘制出函数图形,根据函数图形特征进行超前探水预报。如果函数图形为一水平直线,表明掌子面前方不存在含水构造,见图3(a)。
如果函数图形为一斜线,表明掌子面前方存在具有含水构造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探测,见图3(b)。
如果函数图形开始部分存在阶跃突变,后部为水平或斜线,表明掌子面前方存在含水构造,见图3(c)。
图3 红外探水场强曲线判据图
图4 掌子面场强分布图
从图4可以看到,XXX掘进掌子面测点中最大场强和最小场强的能量差为1310μw/cm2,可判定前方可能存在含水构造体。掌子面下部的场强高于顶部的场强,且下部右侧的场强最高。初步推断掌子面前方下侧可能存在较小的水体或岩体潮湿。
图5 左侧帮场强曲线图
图6 右侧帮场强曲线图
图7拱顶场强曲线图
从图5、图6、图7可以看到。XXX前方的红外场强,随掘进掌子面的推进减小,总体上符合红外线超前探水判读图3(c),但是曲线尾部先小幅上升后又小幅下降,可以推断前方可能存在较小含水构造体或是岩体比较潮湿,局部淋水。
结论及建议
通过掌子面场强分布图及各侧帮场强曲线判断,掌子面XXX-K27+033区段存在存在较小含水构造体或是岩体比较潮湿,局部淋水。建议打超前钻孔以探明具体含水位置。
红外线探水法能够有效地进行隧道施工的超前探水的定性预报,结合其它地质预报手段,超前探水预报结果和实际开挖揭露的情况一致性较好,地下水探测预报的准确性较高。
探测资料解释必须结合现场地质资料并与地质分析验证相结合,以便不断积累经验。探测工作需要不断将掘进中揭露的资料和探测结果进行比对研究,最终形成解释规律用于指导探测实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