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吸收和分泌的证据 ① 比较下表原尿与终尿中成分的质和量可见 ② 比较原尿与终尿量 原尿量=125ml/min×60×24=180L/d 终尿量=1-2L/d 第三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血浆、原尿和终尿主要成分比较(g/L) 成 分 血浆 原尿 终尿 浓缩倍数 水 900 980 960 1.1 蛋白质 80 微量 0 - 葡萄糖 1 1 0 - Na+ 3.3 3.3 3.5 1.1 Cl- 3.7 3.7 6.0 1.6 K+ 0.2 0.2 1.5 7.5 尿酸 0.02 0.02 0.5 25.0 尿素 0.3 0.3 20.0 67.0 肌酐 0.01 0.01 1.5 150.0 氨 0.001 0.001 0.4 400.0 第三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方式 1、方式 被动:扩散、 渗透、易化扩散、溶剂拖曳 主动: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泵、转运体) 2、途径 跨细胞转运:小管液中的物质→管腔膜→肾小管上皮细胞→ 基侧膜→组织间隙 细胞旁转运:小管液中的物质(H2O、CL- 、Na+ )→肾小 管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组织间隙 第三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二、物质的重吸收与分泌 Na+ 99% 重吸收 大多数在近端小管 (65-70%),10% 远曲小管,其余在髓袢升 支和集合管 Na+ 重吸收机 近端小管前半段:泵-漏模型和Na+-H+ 交换 近端小管后半段:Na+, Cl- 细胞旁路和跨上皮细胞被动重吸收 髓袢升支粗段:Na+–2Cl-–K+ 共转运载体 被动重吸收 远曲小管初段:Na+和 Cl-的主动重吸收 (共转运) 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逆电化学差 重吸收 Na+,通过钠通道 主细胞 第三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各段小管重吸收Na+ 的机制 近端小管 近端小管前半段: Na+与葡萄糖、氨基酸同向转运 主动重吸收 Na +与H +逆向转运 第三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近端小管后半段: Na+、Cl- Cl-顺浓度差经紧密连接处重吸收→管两侧电位差→Na+顺电位差经紧密连接处重吸收 途径: 细胞旁路转运:小管液中的物质(Cl- 、Na+)→ 肾小管上 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组织间隙 跨上皮细胞转运:小管液中的物质→管腔膜→肾小管上皮细 胞→基侧膜→组织间隙 第三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首先小管腔Na+顺浓度差扩散入小管细胞内 细胞侧膜的钠泵将其泵入细胞间隙 水因渗膜压被吸引到间隙,造成间隙内静水压升高 静水压升高引起Na+和水通过基膜进入细胞间液和相邻毛细血管,并有回漏现象 近端小管Na+ 重吸收特点:存在泵-漏现象 (即:净Na+重吸收量=主动重吸收量-回漏量) 第三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Na+ Na+ K+ K+ Na+ Na+ Glucose AA water Proximal tubule 前半段泵-漏模式(back leakage) Proximal tubule: 100% glucose 100% AA 67% Na+主动重吸收, Cl-,K+,HCO3- H+ 分泌 K+:主动 HCO3-: CO2 后半段:Na+,Cl-细胞 旁路,跨细胞被动重 吸收 血管 HCO3-Cl- 管腔 Na+ H+ Cl- Na+ 第三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髓袢 髓袢降支细段: 对尿素、Na+不通透; 对水高度通透:水经水通道以渗透方式重吸收→渗透压渐↑ 髓袢升支细段: 对水不通透; 对尿素中等通透; 对Na+高度通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